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
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
这首诗《牡丹(其一)》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首句“衮衮群芳已失真”,以群芳的凋零反衬出牡丹的独特魅力,暗示了牡丹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这里的“衮衮”形容众多,而“已失真”则表达了其他花卉在时间流逝中的逐渐失去其本真之美,为下文牡丹的超凡脱俗做了铺垫。
次句“超然奇秀始离伦”,直接赞美了牡丹的超凡脱俗和奇异之美,使其脱离了一般的评价标准,达到了一种独特的境界。这不仅是对牡丹外在美的赞扬,也是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高度肯定。
后两句“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进一步深化了对牡丹的赞美。通过“夜游”这一细节,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仿佛只有在夜晚,才能真正领略到牡丹的绝世风华。而“雕栏客”则是指那些欣赏牡丹的雅士或文人,他们被牡丹的美所吸引,不惜花费心思去品味、去欣赏。这里不仅体现了牡丹的观赏价值,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最后,“费尽天机老却春”一句,既是对牡丹长久盛开、春色常驻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对生命意义和自然规律深刻思考的体现。这句话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
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
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
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
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
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