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
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
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
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
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
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
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
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
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
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
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
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
这是一首描写寒冷孤独旅途生活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温暖生活的渴望。首句“前年至日在何处”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怀旧之情,“至日”即冬至,象征着一年中最冷的一天,而“寒事萧萧客许昌”则表明诗人当时正身处于寒冷的环境和外乡异地。
接下来的几句“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场景,从乞求火烤取暖到夜晚行走借酒驱寒,再到清晨冒着霜冻出门,最终找到一处荒凉的驿站,看到远方有人家灯光,这些细节都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馨生活的向往。
“饥马卧嘶毛瑟缩”则形象地展示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动植物对抗寒冷的景象,“羸童晓对色苍茫”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荒凉景色,通过一个小孩在晨曦中苍白色的面容,传达了一种凄凉与孤寂。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表明诗人已经两年未归,身处偏远的乡村,而他的思念之心却向着遥远的家乡洛阳。这里的“洛水”可能是对故乡的一种美好联想。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佳节时的孤独与感慨,通过反问自己为什么会经历这样凄凉的生活。
最后,“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诗人感慨于没有朋友来访,只剩下荒凉的山野与凛然的老树,以及对古代忠臣昭代、冯公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代的无奈和个人命运的凄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