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枣树深,枣生纂纂悬赤心。悬赤心,人不喜。
谓言南方枣如瓜,仙种传来胜如此。
市儿狡狯生大贪,即将北枣呼为南。
?皮脱核开生面,他人得枣皆称善。
卖枣儿,谓言尔黠尔更痴,安得终身挟诈不使旁人知。
燕山枣树深,枣生纂纂悬赤心。悬赤心,人不喜。
谓言南方枣如瓜,仙种传来胜如此。
市儿狡狯生大贪,即将北枣呼为南。
?皮脱核开生面,他人得枣皆称善。
卖枣儿,谓言尔黠尔更痴,安得终身挟诈不使旁人知。
这首《卖枣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小贩售卖北方枣子的故事,通过对比南方和北方枣子的不同,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欺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燕山枣树深,枣生纂纂悬赤心”描绘了北方枣树茂密生长的情景,枣子鲜红欲滴,形象地展示了北方枣子的诱人之处。接着,“悬赤心,人不喜”则暗示了人们对于北方枣子的偏见,认为它们不如南方的枣子美味。
“谓言南方枣如瓜,仙种传来胜如此”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南方的枣子比作西瓜,强调其非凡的品质,暗示北方枣子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地位低下。然而,这种观点很快就被揭露为谬误。
“市儿狡狯生大贪,即将北枣呼为南”揭示了小贩的欺诈行为,他们故意混淆南北枣子,企图通过误导消费者来获取更多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贪婪,也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欺骗现象。
“?皮脱核开生面,他人得枣皆称善”描述了小贩如何巧妙地处理枣子,使其看起来更加吸引人,从而骗取他人的信任和好评。这一细节进一步凸显了欺骗手段的高明和广泛性。
最后,“卖枣儿,谓言尔黠尔更痴,安得终身挟诈不使旁人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判态度。他指出,尽管小贩看似聪明,但最终只会被识破,无法长久地欺骗他人。这不仅是对小贩行为的讽刺,也是对社会上所有欺骗行为的一种警示。
整首诗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欺骗以及社会道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江门洗足上庐山,放脚一踏云霞穿。
大行不加穷亦全,尧舜与我都自然。
大者使问跃与潜,守身当以藩篱先。
世间膏火来熬煎,市朝名利相喧填。
百年光景空留连,丈夫事业何由宣。
昔者绿鬓今华岭,呜呼老去谁之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