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铗归来债毕收,一窟已凿二窟留。
长铗归来重结靷,齐王不寐君高枕。
嗟汝窟成伤汝国,他年兔葬元无窟。
君不见赵城有客卖浆徒,慷慨劝君归旧都。
古来狐死犹丘首,兔窟狺狺皆国狗。
长铗归来债毕收,一窟已凿二窟留。
长铗归来重结靷,齐王不寐君高枕。
嗟汝窟成伤汝国,他年兔葬元无窟。
君不见赵城有客卖浆徒,慷慨劝君归旧都。
古来狐死犹丘首,兔窟狺狺皆国狗。
这首诗名为《狡兔窟》,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诗中以狡兔的洞穴为喻,探讨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忠诚与背叛的主题。
首句“长铗归来债毕收,一窟已凿二窟留”描绘了一个狡兔在逃避追捕时,不断挖掘新洞穴以求生存的场景。这里,“长铗”象征着逃避和生存的手段,而“窟”则代表了藏身之所。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暗示了人在困境中寻求自我保护的本能。
接着,“长铗归来重结靷,齐王不寐君高枕”两句,进一步将个人的生存策略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这里,“齐王”比喻统治者,而“高枕”则意味着安逸无忧。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那些只顾个人安危而不顾国家长远利益的行为的批评。
“嗟汝窟成伤汝国,他年兔葬元无窟”这两句直指主题,强调了个人行为对国家的影响。诗人警示说,个人的自私行为最终会伤害到整个国家,就像狡兔挖洞虽能暂时避难,但若过度依赖这种逃避策略,最终会导致无法找到安全的栖息地。
最后,“君不见赵城有客卖浆徒,慷慨劝君归旧都”引用了赵城的故事,意在鼓励人们回归正道,回到国家的怀抱。这里的“卖浆徒”可能象征着那些曾经叛离国家的人,而“归旧都”则表达了对回归忠诚和国家统一的呼唤。
“古来狐死犹丘首,兔窟狺狺皆国狗”作为结尾,诗人运用了狐狸和兔子的典故,强调忠诚与背叛的区别。狐狸即使死亡也要回到自己的巢穴,象征着忠诚;而兔子在洞穴中的吠叫,则被比作背叛国家的狗,讽刺了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逃避或背叛的人。
综上所述,《狡兔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深刻地探讨了忠诚与背叛、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