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蝉□落,地燥可生苔。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
禅林蝉□落,地燥可生苔。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秋日闲居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禅林蝉□落”,“□”字在这里应为“蝉”或“蝈”的本字,指的是树叶落下,声音如同禅林中蝉鸣的声音。这里描绘了秋天树木落叶的声音和氛围,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地燥可生苔”,说明虽然干燥,但依然能够生长出绿色柔软的苔藓来。这两句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强弱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持久不息的赞美。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诗人在闲适之中品味着美好的时光,不急于将其捕捉和回忆。这里的“慵”字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而“清风作么来”则是说自然界给予他无尽的灵感。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简单而愉快的生活状态。他只需吃一些简单的食物(饼)就感到满足和幸福。同时,“社已得宗雷”可能是指他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山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宁愿将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这里的“柴门”即是隐逸生活的象征,而“更不开”则强调了他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享受孤独的美好生活态度。
行尽天涯未遣休,梅州到了又潮州。
平生岂愿乘肥马,临老须教过瘦牛。
梦里长惊炊剑首,春前应许赋刀头。
夜来尚有馀樽在,急唤渠侬破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