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宗已上少陵坛,笔法仍抽逸少关。
真迹总归天上去,独留奏草在人间。
诗宗已上少陵坛,笔法仍抽逸少关。
真迹总归天上去,独留奏草在人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跋陈简斋奏草》。诗中“诗宗已上少陵坛”一句,可见作者在赞美诗人的艺术成就已经登上了诗歌的最高殿堂,即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少陵之风”。接着,“笔法仍抽逸少关”则表明诗人杨万里对陈简斋的书法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笔法既有古典的超脱,又不失现代的简练。
第三句“真迹总归天上去”,通过比喻手法,暗示陈简斋真正的艺术精髓和精神遗产是无价之宝,将被历史所传颂,而升华到一种更高层次。最后一句“独留奏草在人间”则表达了对陈简斋作品中流传于世的部分——奏草(即书法作品中的习草或演练稿)的珍视之情,认为即使是其不那么完美的习作,也值得后世珍藏和学习。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对陈简斋艺术造诣的推崇,还透露出一种诗人对于艺术传承与永恒价值的深刻认识。
梨庄本是青云器,四十于今犹未仕。
前朝文献在君家,著作欲继先公志。
秣陵藏书谁最多,读画楼中高嵯峨。
捃拾能笺五代史,时谈遗事如悬河。
董狐有志我未逮,三百年中谁记载。
汉史应须属紫阳,元人岂解尊昭代。
青溪水阁閒相期,笔削相将乘此时。
王猛犹能存正朔,许衡那得配先师。
栖霞之山好林樾,更为同人开理窟。
片言亦可成春秋,一画自能知日月。
閒来戴笠将何之,遣谷逍遥若有思。
接舆髡首且相对,佯狂于道亦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