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这首诗《客意》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旅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家的深切思念。
首句“雪屋灯青客枕孤”,以简洁的画面勾勒出旅人独处异乡的情景。雪覆盖的屋舍,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孤寂的旅人枕边,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外在环境的寒冷与寂静,也暗示了旅人心境的孤独与寂寞。
次句“眼中了了见归途”,转折中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期待。尽管身处异乡,旅人依然清晰地看到了回家的路,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更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的深深眷恋。
后两句“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旅人想象着家乡的亲人,特别是山间的儿女,正期盼着他的归来。这种对家人思念的情感,既温暖又沉重,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和旅途的艰辛。同时,询问“十月初旬得到无?”则表达了对归期的不确定性和对早日团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客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家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