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川王郎年正少,放笔往往称神妙。
灵想寂与造化通,幽襟独写溪山照。
看君得意时,意若旁无人,抽毫欲使群峰奔。
踌躇顾盼久不下,素练忽破青山痕。
谁剪罗浮烟,惊落华阴碧。
势偃研北松,欲堕壁上石。
冉冉岚气蒸,转目无留迹。
营丘洪谷不可攀,人间久矣无青山。
此时窥图发清赏,高兴半落云沙间。
何处觅丹梯,何方种瑶草,烟霞四壁吾将老。
援琴待扫十丈绡,坐我云边弄仙岛。
琴川王郎年正少,放笔往往称神妙。
灵想寂与造化通,幽襟独写溪山照。
看君得意时,意若旁无人,抽毫欲使群峰奔。
踌躇顾盼久不下,素练忽破青山痕。
谁剪罗浮烟,惊落华阴碧。
势偃研北松,欲堕壁上石。
冉冉岚气蒸,转目无留迹。
营丘洪谷不可攀,人间久矣无青山。
此时窥图发清赏,高兴半落云沙间。
何处觅丹梯,何方种瑶草,烟霞四壁吾将老。
援琴待扫十丈绡,坐我云边弄仙岛。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恽日初所作的《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他以赞赏的眼光描绘了画家王郎的才华和画作中的神韵。首句“琴川王郎年正少”点出画家年轻有为,接着“放笔往往称神妙”赞美其绘画技艺高超,作品常常令人惊叹。诗人通过“灵想寂与造化通,幽襟独写溪山照”表达画家与自然的深刻共鸣,以及画作中山水的生动映照。
“看君得意时,意若旁无人”描绘画家创作时的专注与忘我,而“抽毫欲使群峰奔”则展现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力量。接下来,“素练忽破青山痕”形象地刻画了画布上的山水线条如行云流水,富有生机。
诗人进一步感叹:“谁剪罗浮烟,惊落华阴碧”,形容画中烟雾缭绕,如同仙境。画面中的松石、岚气和云雾变化无穷,让人“冉冉岚气蒸,转目无留迹”,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山水之中。诗人感慨“营丘洪谷不可攀,人间久矣无青山”,认为这样的艺术境界在现实中难以寻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画作的欣赏之情,希望能找到通往仙境的途径,甚至愿意在画中老去,与仙岛相伴,表现出对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饱满,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在昔董仲舒,尝脩孔氏书。
天人负三策,精彩辉天衢。
武帝见之大惊愕,虽然不任亦不薄。
公孙田窦不敢加,会采微言饬礼乐。
出为藩相镇骄王,阐明利谊张宏纲。
人言仲舒犹不遇,岂知汉主尊贤良。
千百年来见叔远,渊源学术宁无本。
龙当浅濑未能翔,骥局羊肠犹恨蹇。
始信汉主真豪雄,千鸾万凤范围中。
读书五车何所用,不如片语合重瞳。
重瞳会合料有时,往日风云倏见之。
今上聪明兼好古,临轩往往策英奇。
请君竟入函关去,勿向俗人求盼顾。
豫章大木更何施,惟有栋梁堪作遇。
杨生短发学文章,两目炯炯双鬓苍。
狂来饮酒尽一石,放歌袒裼万人场。
纵横铁画一时落,白日为走青天黄。
上林羽猎不足数,建安大历失光铓。
与我结交未半载,吐词往往凌金商。
我言此道久落寞,北地芟除功不薄。
济南诸子亦一时,今之作者体格弱。
深山大泽长龙蛇,绝壁峥嵘过孤鹤。
玄冬十月风霜来,百水倒流千石涸。
丈夫意气任驱驰,片语岂肯忘前诺。
弯弓直挂扶桑枝,图形拟上麒麟阁。
骅骝一日纵长途,观者纷纷咸错愕。
迄今天子揽英豪,子当为鹏我为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