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董仲舒,尝脩孔氏书。
天人负三策,精彩辉天衢。
武帝见之大惊愕,虽然不任亦不薄。
公孙田窦不敢加,会采微言饬礼乐。
出为藩相镇骄王,阐明利谊张宏纲。
人言仲舒犹不遇,岂知汉主尊贤良。
千百年来见叔远,渊源学术宁无本。
龙当浅濑未能翔,骥局羊肠犹恨蹇。
始信汉主真豪雄,千鸾万凤范围中。
读书五车何所用,不如片语合重瞳。
重瞳会合料有时,往日风云倏见之。
今上聪明兼好古,临轩往往策英奇。
请君竟入函关去,勿向俗人求盼顾。
豫章大木更何施,惟有栋梁堪作遇。
在昔董仲舒,尝脩孔氏书。
天人负三策,精彩辉天衢。
武帝见之大惊愕,虽然不任亦不薄。
公孙田窦不敢加,会采微言饬礼乐。
出为藩相镇骄王,阐明利谊张宏纲。
人言仲舒犹不遇,岂知汉主尊贤良。
千百年来见叔远,渊源学术宁无本。
龙当浅濑未能翔,骥局羊肠犹恨蹇。
始信汉主真豪雄,千鸾万凤范围中。
读书五车何所用,不如片语合重瞳。
重瞳会合料有时,往日风云倏见之。
今上聪明兼好古,临轩往往策英奇。
请君竟入函关去,勿向俗人求盼顾。
豫章大木更何施,惟有栋梁堪作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上桂对董仲舒的赞美之作。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以“天人感应”理论著称,曾向汉武帝进献《对策》三篇,深得武帝赏识。诗中赞扬了董仲舒的学识与贡献,以及他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臣,在政治、文化上的影响力。
诗的开头提到董仲舒修习孔子学说,并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其思想光芒照耀于天下。接着描述了董仲舒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尊重,公孙、田窦等贵族也不敢轻视他。董仲舒出任藩国宰相,镇压地方的骄横势力,弘扬儒家伦理道德,构建宏大的治国纲领。
诗中提到尽管董仲舒在当时可能并未得到完全的赏识,但后世之人认识到他的学术渊源深厚,如同龙在浅水未能翱翔,骏马在羊肠小道仍感受限,但最终证明汉武帝的明智和雄才大略。董仲舒的学识虽多,但一句符合皇帝心意的话语更为重要。
最后,诗人鼓励董仲舒继续前行,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就像豫章大木,虽有多种用途,但最能体现其价值的还是作为栋梁之材。诗中表达了对董仲舒才能的肯定,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艳妆浓抹,记丽娘娇小,远山眉黛。
一种风情摇曳甚,绝似浣纱人再。
花压阑干,香飘帘幕,宛转浑无赖。
韶华珍惜,千金应自长买。
哪知春梦难留,好花易谢,漠漠云归海。
妒宠争妍原是错,今日有谁思爱。
宝镜埋尘,高楼换主,往事成千载。
蓬山何处,可能无尘无碍。
犹记春时节。正江南、落花如画,相逢三月。
认得谢家庭院好,一桁雕梁栖歇。
喜春社、当时曾结。
转眼年光先已去,看舞残、双剪怜今日。
思往事,共愁绝。比它消瘦花间蝶。
更伤心、乌衣门巷,斜阳一抹。
几日深闺无奈甚,情绪何堪同说。
还莫向、帘前嚏嚏。
已是飘零如客寄,况凄风、苦雨将催别。
归去也,海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