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何处是,隐隐望孤城。
远霭青林暗,斜阳白塔明。
韩苏名不朽,辽宋恨应平。
策马长途晚,风沙老客情。
中山何处是,隐隐望孤城。
远霭青林暗,斜阳白塔明。
韩苏名不朽,辽宋恨应平。
策马长途晚,风沙老客情。
此诗《将至中山》由元代诗人蒲道源所作,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中山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情感。
首句“中山何处是”,以疑问开篇,引出对目的地的探寻与期待。接着“隐隐望孤城”,通过视觉描绘,展现出中山城的轮廓,给人以神秘而遥远的感觉。
“远霭青林暗”一句,运用了暗喻手法,以“暗”字形容远处树林的朦胧,既表现了景色的幽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慨。
“斜阳白塔明”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白塔上,不仅渲染了黄昏的氛围,也赋予了画面以温暖与希望。
“韩苏名不朽,辽宋恨应平”两句,借历史人物韩愈和苏轼的不朽名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最后,“策马长途晚,风沙老客情”描绘了诗人骑马行走在长路上的情景,傍晚的风沙中,既有旅途的艰辛,也有岁月的沧桑感,深刻地展现了诗人作为旅人的孤独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深度。
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
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
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
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为访云门。
谪仙归侍玉皇案,老鹤来乘刺史轓。
已觉簿书哀老子,故知笾豆有司存。
年来齿颊生荆棘,习气因君又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