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消魂处。漫评吟、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唱起离鸾懊侬曲,飘落钿云何许。
漾不断、秋心一缕。
剩有相思篱畔豆,绿朝云、聘到君山女。
帘水阔,隔笙语。画屏十二犀香贮。
记年时、东园文宴,天高月午。
翠斝横飞人影乱,凉到一衫花露。
看银烛、氍毹试舞。
痴绝七郎含微醉,倚红红、细校灯边谱。
道尚有,一些误。
别有消魂处。漫评吟、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唱起离鸾懊侬曲,飘落钿云何许。
漾不断、秋心一缕。
剩有相思篱畔豆,绿朝云、聘到君山女。
帘水阔,隔笙语。画屏十二犀香贮。
记年时、东园文宴,天高月午。
翠斝横飞人影乱,凉到一衫花露。
看银烛、氍毹试舞。
痴绝七郎含微醉,倚红红、细校灯边谱。
道尚有,一些误。
这首《金缕曲》(或名《贺新郎》)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与相思的独特感悟。开篇“别有消魂处”便奠定了全词哀婉缠绵的基调,随后通过“晓风残月”、“大江东去”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时空流转、物是人非的凄美氛围。
“唱起离鸾懊侬曲,飘落钿云何许”,借离鸾之曲表达离别的哀愁,钿云的飘落则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两者交织,情感更为深沉。接着,“漾不断、秋心一缕”一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难以割舍的秋日思绪,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剩有相思篱畔豆,绿朝云、聘到君山女”两句,以豆子的生长比喻相思之情的蔓延,而“聘到君山女”则暗示了相思对象的存在,但距离遥远,如同君山之遥不可及。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且具有层次感。
“帘水阔,隔笙语”描绘了一幅隔阂与沟通之间的画面,水阔象征着情感的阻隔,而“隔笙语”则表达了试图沟通却难以跨越的距离,增加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画屏十二犀香贮”一句,通过描绘精致的画屏和其中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深邃性。
“记年时、东园文宴,天高月午”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东园文宴的场景充满了欢愉与诗意,而“天高月午”则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境的转换。
“翠斝横飞人影乱,凉到一衫花露”描绘了宴会中的热闹场面,翠斝(酒器)的横飞和人影的混乱,与后文的“凉到一衫花露”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情感从热烈到冷寂的变化。
“看银烛、氍毹试舞”再次回到宴会的场景,银烛的光芒与舞蹈的轻盈,增添了作品的美感,同时也预示着即将结束的欢乐时光。
“痴绝七郎含微醉,倚红红、细校灯边谱”以“七郎”(可能指作者自己)的微醉状态,表达了对情感的痴迷与执着,而“倚红红、细校灯边谱”则暗示了在情感的探索中,作者对细节的关注与追求。
最后,“道尚有,一些误”点明了情感之路的复杂与不确定性,即使有所误解或错误,也难以避免,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体验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丰富的意象运用和深邃的主题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与相思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情感体验的深刻洞察。
日出堂上饮,日西未云休。
主人笑而歌,客子叹以愀。
指此堂上柱,始生在岩幽。
雨露饱所滋,凌云亦千秋。
所托愿求久,何言值君收。
乃令卑湿地,百蚁上穷锼。
丹青空外好,镇压已堪忧。
为君重去之,不使一蚁留。
蚁力虽云小,能生万蚍蜉。
又能高其础,不尔继者稠。
语客且勿然,百年等浮沤。
为客当酌酒,何豫主人谋。
风玉萧萧数亩秋,箨龙名为道人留。
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
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
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