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路难·其三》
《行路难·其三》全文
明 / 李邺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遇]韵

颲风吹散阴天雾,十里横塘开石路。

云是当年捍海堤,黄土茫茫海眼涸。

堤上人家学种桑,老翁不识灵胥怒。

发鸠怨鸟暂得伸,草没鲛宫烽火树。

麻姑笑语王方平,水浅蓬莱复一度。

人间海陆亦易迁,天地鸿濛我适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海边景象,通过"颲风吹散阴天雾",展现了风雨过后天气转晴的清新之感。"十里横塘开石路"则写出道路在山水间的蜿蜒,显示出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存。诗人以"云是当年捍海堤"暗示历史的痕迹,堤防曾经抵御过大海的侵袭,而今"黄土茫茫海眼涸",透露出沧桑变迁。

"堤上人家学种桑"描绘了村民的生活场景,尽管面临海患,人们依然勤劳务农。"老翁不识灵胥怒"中的"灵胥怒"可能象征着对海神的敬畏或对自然灾害的无奈,老翁的无知反映了世代更替中人们对自然力量的认知变化。

"发鸠怨鸟暂得伸"借鸟鸣表达对暂时安宁的渴望,"草没鲛宫烽火树"则寓言战火已息,昔日的战乱痕迹被时间掩埋。"麻姑笑语王方平"引入神话元素,寓意世事如梦,仙人降临带来一丝希望。"水浅蓬莱复一度"再次强调海市蜃楼般的美好愿景,暗示人生际遇的起伏不定。

最后两句"人间海陆亦易迁,天地鸿濛我适晤"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自己在其中的偶然相遇,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历史感的行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邺嗣
朝代:明

李邺嗣(1622-1680),原名文胤,也作文允,字邺嗣,又字淼亭,以字行,号杲堂,自号东洲遗老。鄞县(今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人,宋忠襄公李显忠之后。十二岁能诗,十六为诸生。
猜你喜欢

寄清江隐人

平远台中醉盍簪,粤王台上惜分襟。

单车映月经槐里,孤棹移家入桂林。

沧海到来无旧业,白云归后更何心。

豪华近付东流水,谁笑闲门碧草深。

(0)

中秋对月

风笛楼前万叶乾,碧天如水浩漫漫。

鸿声远度黄姑小,兔影斜临玉镜寒。

塞北将军空倚恨,湘南游子莫凭栏。

异乡今夜堪惆怅,何处明年更独看。

(0)

放歌行酬林逸人良箴

拂郁促刺三十秋,过眼光阴如水流。

黄金白璧果何物,世人见我如云浮。

蹇衣太行屹巉绝,瞿塘逆水无行舟。

君山洞庭濯双足,石镜香炉时一游。

苍梧隔云叫虞舜,湘灵无声风雨愁。

遥望金陵道,葱葱郁佳气。

锦袍白马竞时来,翠华阁道连天起。

又向秦中登太华,黄河一发天边泻。

三峰连绵不可攀,中有长生解飞者。

结交广成子,招邀洪崖翁。

口含明月驻精魄,身骑白鹿回飙风。

笑誇蓬莱指绝顶,更历元始窥鸿濛。

羽人如云集星宫,三十六帝俱雍容。

帝前玉狗声唁唁,帝旁侍女宫衣红。

小臣手擎绿字封,拜咨元父隳丹衷,愿为下土招扬雄。

扬雄才大人稀识,穷巷苍苔少行迹。

车驰马走长安城,扬雄与人无世情。

明当携手天门归,青霓为裳紫霞衣。

朝饮天池暮沆瀣,下视九土如尘微。

(0)

织苧篇

鸣机声里花如霰,白日帘前那忍见。

娇容无力十指纤,几日才成一匹练。

年年输税入官家,姑老儿雏空叹嗟。

夫婿宦游行不归,妾身长著嫁时衣。

(0)

送人复雷阳军

十月河水寒,北风柳条折。

行人怀往事,恨恨不能别。

男儿慷慨重横行,鱼肠二尺角弓鸣。

时来看子请缨去,玉门何处烟尘生。

(0)

柯敬仲古木竹石图

龙虎飞腾凤影孤,水苍鸣佩小珊瑚。

汉家陵树秋萧索,也似秋声落画图。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