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涯境遇的态度与选择。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安静、隐逸的氛围,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专注于读书与写作,这是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这里的“友”可能指的是那些理解并分享他这种生活态度的人,而“山水”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现实世界(“秦吴”)形成对比,表明诗人更偏爱自然与精神的交流。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这两句通过对比贫寒的生活状态和富贵的象征(“马与车”),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条件的超然和不在乎。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表达了不同的人生状态下,对于快乐和兴趣的不同理解,强调了各有所好,不必强求一致。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这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同时也表明诗人并不羡慕那些古人的豪放,而是愿意随他们精神上的浩荡自由。
最后,“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则是在这种隐逸生活中,对待朋友到来的热情态度,即便是简单的饮酒,也显得格外珍贵。同时,“日月无根株”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但诗人并不为此感到悲哀,反而是对现世享乐持开放态度。
整首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种生活中寻得的精神满足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