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其二》
《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忆昔东淮羽檄驰,非公受钺国几危。

春潮全藉孤舟渡,厦屋曾将一木支。

著白接䍦麾猛将,坑红衲袄等婴儿。

扬州遗老闻新讣,犹说平山奏凯时。

(0)
翻译
回忆起当年在东淮紧急传递军令的时候,如果不是您领兵国家几乎陷入危险。
春天的潮水全靠孤舟摆渡,大厦也曾依赖一根木头支撑。
您身披白色战袍指挥勇猛将领,对待敌人如同对待婴儿般毫不留情。
扬州的老人们听到您的噩耗,还在谈论着您在平山大胜归来的时候。
注释
昔:过去。
东淮:东部淮河地区。
羽檄:紧急军事文书。
驰:快速传递。
非公:不是您(指某位历史人物)。
受钺:接受兵权。
国几危:国家几乎危急。
春潮:春天的潮水。
孤舟:单独的小船。
厦屋:高大的房屋。
一木支:一根木头支撑。
著白:穿着白色。
接䍦麾:指挥战旗。
猛将:勇猛的将领。
坑红衲袄:对待敌人残酷无情。
遗老:遗留下来的老人。
新讣:新的讣告(指去世的消息)。
平山奏凯:在平山取得胜利。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于过去某个事件的回忆和反思。"东淮羽檄驰",这里的“羽檄”是古代军用的盾牌,“东淮”可能指的是江淮地区,这句话表达了战争的场景,显示出当时的战乱与危急。接下来的"非公受钺国几危"则透露出国家多次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而这位被称为“公”的人物并未能真正接受重托去稳定国家。

"春潮全藉孤舟渡",诗人形容自己在春天的波涛中独自乘船渡过,这里暗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之间的关系。“厦屋曾将一木支”则描写了诗人曾经用一块木板去支撑破败的屋顶,表现出一种挣扎求生的艰难处境。

"著白接䍦麾猛将"和"坑红衲袄等婴儿"这两句描绘了战争中残酷的情景,士兵穿着简单的白衣,手持武器,而敌方则是无辜的婴儿被视为同等待遇的对象,这些形象强烈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悲哀。

最后两句"扬州遗老闻新讣,犹说平山奏凯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即使是那些经历过战乱的老者,在听到新的消息时,也还在谈论着当年平定叛乱、凯旋而归的盛况。这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的深刻影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英雄时代的无限憾惜。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战争和个人命运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动荡时世的感慨,以及对于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禽言十首·其二

紫山看火,小麦未黄。

大麦已可舂之,糜之啖姑及我。

鸡栖于篱犬入户,蚕妾连宵无伴夥。

紫山紫山须看火。

(0)

王元章画松鼠歌·其七

樵人木客咸绝倒,何物丹青乃能尔。

先君宝此数十年,殁后尘箧游蜗涎。

春来开箧泪沾臆,拂拭挂璧惊狂颠。

周郎善画誇好手,借临三月仍茫然。

卷图见还阁笔笑,从此不复再与毛羽相周旋。

纷纷画工若虫蚁,元章笔墨无乃仙。

闻其没骨梅,奇绝更清妍。

购之不可见,恨无十万缠腰钱,王冕此画今不传。

(0)

访千峰和尚

立公入西林,荒院松柏肃。

立公去西林,堂空只栖蝠。

千僧离白棒,草屦散行簏。

愧我婴物网,未礼大士足。

东风寒食饧,春雨杏花粥。

今年扫墓田,两过茆亭曲。

知师卧林樾,清影溷樵牧。

猥云莲社踪,耻标高贤目。

寒山一相遇,粪扫共追逐。

(0)

自金阊夜至吴江

笠泽江流过女墙,片帆挟雨下金阊。

春波青雀长浮动,夜入垂虹入莽苍。

高唱松陵人一往,孤吟枫落思何长。

故园咫尺还山路,归梦无须到草堂。

(0)

再至放鹤亭吊和靖墓

先生高尚士,泉石自为邻。

圣世容栖遁,湖山惬隐沦。

空亭孤鹤唳,宿草古梅新。

疏影横斜句,行吟若有人。

(0)

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和二苏·其二

湫狭寡隙壤,邻树借乔林。

微暄荫新绿,意足莫相矜。

野卉杂吐花,轻红柔莫任。

可怜十量锦,蹙此山姬襟。

采之欲戴首,䯻小不可簪。

且从儿女笑,吾衰思何深。

灌濯及晨露,常先宿鸟兴。

造物岂劳我,汲汲则安能。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