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风中柳》
《风中柳》全文
清 / 刘嗣绾   形式: 词  词牌: 谢池春

小小香苏,占得几分红旭。便秋林、也如新沐。

苏台山麓。苏堤湖曲。更苏门、啸声堪续。

旧盟还在,指点数间茅屋。到而今、倦游应足。

苏仙清福。苏卿高躅。倩苏娘、织成图幅。

(0)
鉴赏

这首诗《风中柳》由清代诗人刘嗣绾所作,描绘了柳树在风中的姿态,以及其与历史人物苏轼的关联,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文化意象。

“小小香苏”,开篇以“香苏”点明主题,暗喻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占得几分红旭”,形容柳树在春风中绽放出鲜艳的色彩,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生机与活力。接下来,“便秋林、也如新沐”,即使是在秋天的树林中,柳树也仿佛刚刚沐浴过,依然保持着清新脱俗的姿态。

“苏台山麓。苏堤湖曲。更苏门、啸声堪续”,这里通过“苏”字的反复使用,将苏轼与柳树紧密联系在一起,苏台、苏堤、苏门等地名,不仅展现了苏轼的生活足迹,也寓意着他的精神影响深远。苏轼的啸声,象征着他不拘一格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精神在柳树身上得到了延续。

“旧盟还在,指点数间茅屋”,“旧盟”暗示了苏轼与自然界的某种约定或情感联系,而“数间茅屋”则可能是苏轼曾经居住或隐居的地方,强调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这句诗表达了对苏轼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到而今、倦游应足。苏仙清福。苏卿高躅”,“倦游”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而“清福”则是对苏轼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乐的生活状态的赞美。这里的“苏仙”和“苏卿”分别指苏轼的仙人般的超脱和贵族般的高尚情操,体现了对苏轼人格的高度评价。

“倩苏娘、织成图幅”,最后以“苏娘”比喻苏轼的女性形象,通过她的巧手,将苏轼的精神与柳树的美丽编织成一幅画,既是对苏轼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柳树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姿态,以及它与苏轼之间跨越时空的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嗣绾
朝代:清

刘嗣绾(1762-1821年),字简之,又字芙初,号醇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从祖父始皆寓无锡之锦树里。所著有《尚絅堂集》,《筝船词》。
猜你喜欢

寒夜二绝句简徒县丞·其二

淮海风高雁鹜呼,客窗夜半拨寒炉。

小儿试向灯前问,曾有先朝鸽炭无。

(0)

题韩允传所藏钱舜举山居图·其三

竹窗松阁翠重重,点染应归造化功。

水镜涵空秋一色,置身如在广寒宫。

(0)

浚县知县项如英筑野遣人远馈酒殽仍寄诗相问随用韵以答其盛意为后日之会一笑·其一

天台高士项斯贤,诏牧黎阳治化宣。

事业远符殷傅说,文章曾赋汉甘泉。

双罂酒美劳人送,一纸诗新染翰传。

自愧非韩亦非孟,不知君许作忘年。

(0)

洪武癸丑九月十八日为外兄集贤大学士张东谷贺八十·其五

莫说光阴入暮年,岁寒松柏操同坚。

丹枫陛下三朝老,黄菊篱边九月仙。

故国鲈鱼张翰鲙,高门冠盖李膺船。

一时朝士知谁在,独有先生晚节全。

(0)

次王正之提刑韵谢袁起岩知府送末利二槛·其二

燕寝香中暑气清,更烦云鬓插琼英。

明妆暗麝俱倾国,莫与矾仙品弟兄。

(0)

惜分钗.闺情

人如玉。腰如束。樱桃红溅裙儿幅。写些评。诵些听。

步韵难工,险韵难成。生。生。鬟低绿。眉低促。

吹箫又下屏风曲。别时盟。见时情。

呼侬有字,唤汝无名。卿。卿。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