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春分、更添炉火,珍珠帘外风凛。
银屏徐爇沈檀面,斗帐碍寒难寝。愁为甚。
人去后、余香犹在鸳鸯枕。清狂不禁。
说张态多情,李娟善笑,总逊柳枝稔。
烛光闪,看得铜荷积沈。琼箫楼上曾品。
当时携手凭阑处,一片碧桃如锦。卿试审。
畴昔事、只今一一堪谂。笼鹅未噤。
且小倚花窗,旁搜果碟,一注酒孤饮。
已春分、更添炉火,珍珠帘外风凛。
银屏徐爇沈檀面,斗帐碍寒难寝。愁为甚。
人去后、余香犹在鸳鸯枕。清狂不禁。
说张态多情,李娟善笑,总逊柳枝稔。
烛光闪,看得铜荷积沈。琼箫楼上曾品。
当时携手凭阑处,一片碧桃如锦。卿试审。
畴昔事、只今一一堪谂。笼鹅未噤。
且小倚花窗,旁搜果碟,一注酒孤饮。
这首《摸鱼儿·独坐》由清代词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独自静坐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思绪。
词的开篇“已春分、更添炉火”,点明了季节与环境,春分时节,炉火增添,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接下来“珍珠帘外风凛”一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对比,表现了室外的寒冷与室内温暖的反差,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
“银屏徐爇沈檀面,斗帐碍寒难寝”中,“银屏”与“沈檀面”渲染出一种高雅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而“斗帐碍寒难寝”则透露出主人公因寒冷或内心情感的困扰而难以入眠的状态。这一系列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内心世界。
“愁为甚。人去后、余香犹在鸳鸯枕”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哀愁。即使爱人已离去,但枕头上的余香仍能勾起回忆,引发更深的思念之情。
“清狂不禁。说张态多情,李娟善笑,总逊柳枝稔”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特点,强调了主人公对某个人物(可能是指“柳枝稔”)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其他人的特质,体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特殊情感。
“烛光闪,看得铜荷积沈。琼箫楼上曾品。当时携手凭阑处,一片碧桃如锦”描绘了主人公回忆中的场景,烛光下,铜荷上的水珠仿佛凝固,楼上的琼箫声回荡,碧桃如锦的画面,这些都成为了她心中美好的记忆。
最后,“卿试审。畴昔事、只今一一堪谂。笼鹅未噤。且小倚花窗,旁搜果碟,一注酒孤饮”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生活的回顾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她面对现实的孤独与自我慰藉的方式。笼鹅未噤,或许象征着内心的呼唤与渴望,而倚窗、搜寻果碟、饮酒,则是她在孤独中寻找安慰的行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独坐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在孤独中寻求自我慰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