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夜宴听吹笙。有渊明。赋閒情。
采药求仙,只是爱倾城。
难得桃花红逗处,和月色,倚云屏。
主人不惜出娉婷。歌喉清。舞腰轻。
云雨荒台,几日可曾晴。
狂客要求些子事,劳玉笋,进金觥。
画堂夜宴听吹笙。有渊明。赋閒情。
采药求仙,只是爱倾城。
难得桃花红逗处,和月色,倚云屏。
主人不惜出娉婷。歌喉清。舞腰轻。
云雨荒台,几日可曾晴。
狂客要求些子事,劳玉笋,进金觥。
这首《江城子·戏赠》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充满了风趣与雅致。词中描绘了一场夜宴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中的音乐、人物与情感。
“画堂夜宴听吹笙”,开篇即以“画堂”点明宴会的豪华与雅致,“夜宴”则暗示了时间与氛围的轻松愉悦。“听吹笙”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为整个场景增添了艺术的气息。
“有渊明。赋闲情。”这里借用了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宴会中人们追求闲适、自由的情感状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多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在这里,诗人将这种情感融入宴会的情境中,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富有诗意。
“采药求仙,只是爱倾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中人物的行为与心态。他们或许在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或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向往。
“难得桃花红逗处,和月色,倚云屏。”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桃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鲜艳,与云屏相映成趣。这里的“桃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人,而“月色”与“云屏”则营造了一种静谧、高雅的氛围,体现了宴会中人物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主人不惜出娉婷。歌喉清。舞腰轻。”主人为了这场盛宴,不惜邀请了美丽动人的女子,她们不仅歌声清脆悦耳,舞姿也轻盈优雅。这不仅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反映了宴会中艺术与美的融合。
“云雨荒台,几日可曾晴。”这里借用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荒台可能是指废弃的宫殿或庙宇,云雨则象征着变化莫测的天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狂客要求些子事,劳玉笋,进金觥。”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狂放不羁的客人,他提出了一些小请求,主人则以美酒相待,体现了宴会中的欢乐与和谐。其中“玉笋”指代女子的手,暗示了宴会中女性角色的参与;“金觥”则是盛酒的器具,象征着丰富的美食与美酒。
整体而言,《江城子·戏赠》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雅致,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风雅情趣,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宴会、音乐、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描绘。
黄梅过雨,望隔林、一缕长烟浮碧。
亟拥征鞍寻午梦,卧看青山排闼。
扫户风清,拂檐云淡,爽气生萧发。
黄粱惊觉,子规枝上啼彻。
堪羡麦熟蚕成,酒香鸡嫩,风味农家别。
幸有住山供活计,何苦江湖南北。
菊老陶园,瓜荒邵圃,空负干时策。
洛阳三顷,胜如金印六国。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
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
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
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
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
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
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