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泽江流过女墙,片帆挟雨下金阊。
春波青雀长浮动,夜入垂虹入莽苍。
高唱松陵人一往,孤吟枫落思何长。
故园咫尺还山路,归梦无须到草堂。
笠泽江流过女墙,片帆挟雨下金阊。
春波青雀长浮动,夜入垂虹入莽苍。
高唱松陵人一往,孤吟枫落思何长。
故园咫尺还山路,归梦无须到草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从金阊至吴江的行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
首联“笠泽江流过女墙,片帆挟雨下金阊”,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旅途的景象。笠泽江水在月光下缓缓流淌,越过城墙,而远处的帆船在雨中疾驰,驶向金阊。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旅程的紧迫与行进的节奏。
颔联“春波青雀长浮动,夜入垂虹入莽苍”,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春水波光粼粼,仿佛青色的雀鸟在水面悠然游弋。夜幕降临,垂虹映入眼帘,一片苍茫。这里通过“青雀”和“垂虹”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感慨。
颈联“高唱松陵人一往,孤吟枫落思何长”,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在松陵之地,诗人高声歌唱,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怀念;而在枫叶飘落的时刻,他独自吟诵,思绪悠长。这一联通过对比“高唱”与“孤吟”的情感状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尾联“故园咫尺还山路,归梦无须到草堂”,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即使距离故乡仅一步之遥,却仍需跋涉山路,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也是心灵上的追寻。最后一句“归梦无须到草堂”,则暗示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渴望,即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无需实际到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特有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