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竹每呼皆得应,二心亲熟更如何。
文章锻鍊犹相似,年齿参差不校多。
雨后卷帘看越岭,更深欹枕听湖波。
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阴自下坡。
隔竹每呼皆得应,二心亲熟更如何。
文章锻鍊犹相似,年齿参差不校多。
雨后卷帘看越岭,更深欹枕听湖波。
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阴自下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赠邻居袁明府》。从诗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邻居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以及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首句“隔竹每呼皆得应”表达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心灵相通,隔着竹帷,每一次呼唤都能得到对方的回响。这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两人的关系,也传达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接着,“二心亲熟更如何”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情谊,它如同两颗相互靠近的心,彼此之间的亲密无以复加。这种亲密关系,就像是文章中锻炼过的词句一样,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雨后卷帘看越岭”描绘了一幅雨后天晴的景象,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寻找灵感和内心的宁静。越岭,这里被用来形容远方的山脉,或许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地方。
“更深欹枕听湖波”则是一个更加私密的场景,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更深地依靠着枕头,聆听着湖面的波涛声。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调,也反映出他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和享受。
最后,“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阴自下坡”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谊的庆幸。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当诗人与邻居一起从醉酒中清醒过来时,那份喜悦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而“遮莫光阴自下坡”则像是对这份美好的生活状态的一种祝愿,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与邻居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觑。
是时新晴收旧雨,小风吹花掠巾屦。
江山只道不解语,云何惠然堂上聚。
北山故挽南山住,东溪不遣西溪去。
向来天藏在何处,遭公拈出天不拒。
旧亭不为山作主,背山起楼何以故。
更烦好手铲东阜,放出钓台寸来许。
父子初别双泪垂,别我既久忘却思。
忽得一书喜且悲,恰似向来初别时。
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
举头二千四百里,亘山啼鸟偏入耳。
诗成自哦只自知,便风不敢寄吾儿。
汝望白云穿却眼,若得此诗恐肠断。
径须父子早归田,粗茶淡饭终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