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溪十点五点雨,縠纹织出团花缕。
花头细大虽不匀,一花销时一花吐。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纤。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镕作镜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见,祗有清溪照人面。
拂溪十点五点雨,縠纹织出团花缕。
花头细大虽不匀,一花销时一花吐。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纤。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镕作镜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见,祗有清溪照人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雨后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
"拂溪十点五点雨"一句,以"拂"字形容轻柔的雨水,如同溪流中的涟漪,既表现了雨的密度,又传达了一种细腻之感。接着的"縠纹织出团花缕"则将雨后的溪水比喻为织布机上的纹理,每一缕水都像是编织出的花朵,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
"花头细大虽不匀,一花销时一花吐"这两句诗,通过对花的形状大小不一以及开谢交替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暗示了生长与消亡、更新与循环的哲理。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纤"两句,则以强劲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北风的动态和力量,将其比作能够卷起天幕的神功,不仅映衬了自然界的壮观,更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镕作镜一奁"这两句诗,以"天光"与"水光"对比,表达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效果,将天地间的景象融合为一片晶莹剔透的镜面,既美化了自然,也寓意着心灵的澄明。
最后两句"好山隔市望不见,祗有清溪照人面"则转向表达诗人对远处山峦的怀念和现实中的隔绝之感,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一股清溪流过心间,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纯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不见僧中旧,仍逢雨后春。
惜花将爱寺,俱是白头人。
人生何所贵,所贵有终始。
昨日盈尺璧,今朝尽瑕弃。
苍蝇点垂棘,巧舌成锦绮。
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仲尼鲁司寇,出走为群婢。
假如屈原醒,其奈一国醉。
一国醉号呶,一人行清高。
便欲激颓波,此事真徒劳。
上山逢猛虎,入海逢巨鳌。
王者苟不死,腰下鱼鳞刀。
东海波连天,三度成桑田。
高岸高于屋,斯须变溪谷。
天地犹尚然,人情难久全。
夜半白刃雠,旦来金石坚。
萧绶既解坼,陈印亦弃捐。
竭节遇刀割,输忠遭祸缠。
不予衾之眠,信予衾之穿。
镜明不自照,膏润徒自煎。
抱剑长太息,泪堕秋风前。
杯度度一身,法度度万民。
为报江南三二日,这回应见雪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