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无处不春风,远近楼台紫翠中。
游客自来还自去,落花偏衬马蹄红。
溪山无处不春风,远近楼台紫翠中。
游客自来还自去,落花偏衬马蹄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首句“溪山无处不春风”,以春风为线索,贯穿整个画面,赋予了山水以生命力,仿佛每一处都沐浴在和煦的春光之中。接着,“远近楼台紫翠中”一句,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远处的楼台与近处的山色相互映衬,紫气与翠色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图。
“游客自来还自去”则描绘了游人来来往往的情景,他们或欣赏美景,或寻求心灵的慰藉,但最终都会离去,留下的是对这片山水的深深眷恋。最后一句“落花偏衬马蹄红”,以落花作为点缀,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马蹄踏过之处,落花纷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红色的马蹄在花海中显得格外鲜明,既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颂,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寄语家乡,平生亲故,莫笑我、囊空如洗。
看从来、金穴琼厨,闭门成市。
自谓陶朱之匹,不过骄其乡里。
消受些、姬妾田园而已。秉烛商量,持筹会计。
更何如、贫无负郭,环堵萧然滋味。这一著、赢他矣。
水月非真,镜花是假,悟得浮生如寄。
故宁去、庑下佣舂,酒边涤器。
囗世苟全性命,不向监河乞米。
几曾见、八口啼饥真死。敛迹投竿,逃名负耒。
觅生涯、水次山间,认取梅妻鹤子。长贫贱、终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