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同登观象台》
《又同登观象台》全文
明 / 温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仗剑登台欲蹑云,不妨萧瑟对斜曛。

平临睥睨连山色,危倚玑衡傍斗文。

天为宸游开夕霁,人因佳节坐宵分。

宣传雨露宽秋赋,动地欢声处处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携剑登高,面对黄昏时分的萧瑟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情怀。首联“仗剑登台欲蹑云,不妨萧瑟对斜曛”中,“仗剑”二字便已透露出诗人的豪迈之气,他不畏艰难,敢于攀登,即使面对着萧瑟的秋风和即将西沉的夕阳,也毫不退缩。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具启示意义,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颔联“平临睥睨连山色,危倚玑衡傍斗文”进一步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连绵的山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他依靠着观象台,观察着天空中的星辰,感受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隐含了他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和思考。

颈联“天为宸游开夕霁,人因佳节坐宵分”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在佳节之际,天公作美,为皇帝的出游打开了晴朗的天空,同时也为人间带来了欢乐的气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

尾联“宣传雨露宽秋赋,动地欢声处处闻”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皇帝恩泽普降、百姓欢声雷动的场景。这里的“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惠如同甘霖滋润大地,使得百姓得以丰衣足食,生活更加美好。而“动地欢声”则形象地表现了这种喜悦之情传遍四方,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自然美的佳作。

作者介绍
温纯

温纯
朝代:明

(1539—1607)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猜你喜欢

宿放䌇社口

十里荒荆路欲迷,停车小住傍岩栖。

山当傀儡烟常冷,地接琉球月更低。

蛮曲偏惊春夜里,渔灯散点海涯西。

行人到此浑无寐,梦断诗成听野鸡。

(0)

有感书赠义军旧书记

拜将坛高卓义旗,五洲睽目属雄师。

当时力保危台意,只有军前壮士知。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啼鹃唤起东都梦,沉郁风云已五年。

凤凰台上望乡关,地老天荒故将閒。

自写鄂王词在壁,从头整顿旧河山。

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

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0)

浣纱溪

记得楼头月正圆。新诗共赋小游仙。

无端旧梦已成烟。

幽恨但随芳草长,柔情屡被落花牵。

斜风细雨又今年。

(0)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八十一

谁驾烛龙,赫日当空。

山河大地通身汗出,草木昆虫无处潜踪。

昨夜三更,拄杖子蓦然?跳。

触著帝释鼻孔,雨似盆倾。

是汝诸人半醒半困,犹在梦中,喜喜欢欢是老农。

(0)

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沧洲病叟朱熹仲晦父

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

(0)

立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