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立秋》。诗中描绘了秋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节物催吾老”,点明季节更替,自然界的变迁仿佛在催促着诗人的衰老。接着,“天涯见立秋”一句,写出了诗人身处远方,却能感受到立秋的气息,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感知。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秋季的凉意比作尚未完全隐匿的金色,而夏季的炎热则如同初流的火焰,形象地描绘了从夏到秋的过渡时节的气候特点。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年岁的感慨。稻谷的成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但年岁渐长,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诗人感到一丝畏惧。
最后,“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回归田园生活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汉中的牵牛星,常被古人视为爱情与希望的象征,这里或许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敏感感受,以及对生活、年龄、家庭和未来的复杂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