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伯寿陪潞公禊饮》
《和刘伯寿陪潞公禊饮》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旌幢车骑满沙头,鼓吹喧繁画鹢浮。

十里罗纨光照地,千家帘幕远临流。

觞随洛水周公事,月映凤楼裴相游。

令典久堕今更举,行闻美俗遍中州。

(0)
翻译
旗帜簇拥的车队停满了沙滩,乐队喧闹,彩舟如画般浮动。
十里之地,华美的绸缎照耀大地,千户人家的窗帘映着流水远远望去。
酒杯随着洛水流淌,仿佛重现了周公的盛事,明月照亮了裴相游玩的凤楼。
昔日的佳话已成往事,今日我们再次振兴,美好的风俗将在中原各地流传开来。
注释
旌幢:旗帜。
车骑:车辆和骑兵。
沙头:沙滩边。
鼓吹:乐队演奏。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
罗纨:精致的丝织品。
帘幕:窗帘。
洛水:古代河流名,这里象征繁华。
周公事:指周公辅佐成王的典故,象征盛世。
凤楼:华丽的楼阁,常指皇宫或显贵宅邸。
裴相游:裴相(裴度)出游,裴度是唐代名臣。
令典:重要的典章制度。
更举:重新兴起。
美俗:优良的风俗。
中州:中原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大的节日场景,通过对旌旗、车骑、鼓吹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热闹。"旌幢车骑满沙头"一句设置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宏大壮观的感觉。而"鼓吹喧繁画鹢浮"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氛围,使人仿佛能够听见那欢快的鼓声和管弦之音。

诗中还通过"十里罗纨光照地,千家帘幕远临流"两句,描绘出节日中的盛况。罗纨即是用丝线织成的旗幡,这里形容其长达十里,可见规模之大。而"千家帘幕"则表明了参与庆典的人数众多,他们或许都在自己的窗前挂上了装饰,共同庆祝这个美好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觞随洛水周公事,月映凤楼裴相游"中,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通过这些典故增添了诗的深度。这里的"周公"指的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姬昌(即周文王),而"洛水"则是古代的一条河流,常与洛阳联系在一起。而"裴相"可能是指唐代的名将裴度,"凤楼"则是一种高耸的建筑。

最后两句"令典久堕今更举,行闻美俗遍中州"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以及对于当下社会风气的肯定。"令典"指的是礼仪制度,而"久堕"则意味着长时间以来,这些传统并未被忘记,反而在今天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舟过昆山

双桡乘激浪,一叶趁轻风。

塔立斜阳外,山移薄霭中。

钟声遥出寺,树影暮浮空。

胜地知多少,登临兴未穷。

(0)

与黄鹤楼陶道人共话

嶓冢岷山两不分,登楼极目水沄沄。

仙人许我借黄鹤,何日从君飞白云。

终古梅花无数落,到今玉笛几回闻。

沃焦一发横沧海,饱看东流正夕曛。

(0)

潼关

秦关扼塞势岧峣,四扇门通万里遥。

潼水入河趋北折,虢州分陕望中条。

山皆壁立碉楼险,地有人耕战骨销。

兵甲只今长不用,勒铭吾欲笑孙樵。

(0)

芳园

芳园杨柳带烟和,聊试樽前一曲歌。

欲透春光帘半卷,好收山色镜新磨。

鹊非报喜何妨少,雨纵浇花也怕多。

解事小奚知我意,却从竹里抱琴过。

(0)

对雪有怀

孤亭收晚翠,大雪满前山。

不见襄阳老,相思空往还。

琴声随涧远,鹤影共云闲。

岂拟袁安卧,无人且闭关。

(0)

宿西苑直庐同坦园作

山气沈高阁,溪声过短墙。

暝禽争选树,倦客对支床。

天近星河接,官闲岁月长。

故人多好句,题壁墨留香。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