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幢车骑满沙头,鼓吹喧繁画鹢浮。
十里罗纨光照地,千家帘幕远临流。
觞随洛水周公事,月映凤楼裴相游。
令典久堕今更举,行闻美俗遍中州。
旌幢车骑满沙头,鼓吹喧繁画鹢浮。
十里罗纨光照地,千家帘幕远临流。
觞随洛水周公事,月映凤楼裴相游。
令典久堕今更举,行闻美俗遍中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大的节日场景,通过对旌旗、车骑、鼓吹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热闹。"旌幢车骑满沙头"一句设置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宏大壮观的感觉。而"鼓吹喧繁画鹢浮"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氛围,使人仿佛能够听见那欢快的鼓声和管弦之音。
诗中还通过"十里罗纨光照地,千家帘幕远临流"两句,描绘出节日中的盛况。罗纨即是用丝线织成的旗幡,这里形容其长达十里,可见规模之大。而"千家帘幕"则表明了参与庆典的人数众多,他们或许都在自己的窗前挂上了装饰,共同庆祝这个美好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觞随洛水周公事,月映凤楼裴相游"中,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通过这些典故增添了诗的深度。这里的"周公"指的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姬昌(即周文王),而"洛水"则是古代的一条河流,常与洛阳联系在一起。而"裴相"可能是指唐代的名将裴度,"凤楼"则是一种高耸的建筑。
最后两句"令典久堕今更举,行闻美俗遍中州"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以及对于当下社会风气的肯定。"令典"指的是礼仪制度,而"久堕"则意味着长时间以来,这些传统并未被忘记,反而在今天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孤亭收晚翠,大雪满前山。
不见襄阳老,相思空往还。
琴声随涧远,鹤影共云闲。
岂拟袁安卧,无人且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