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收晚翠,大雪满前山。
不见襄阳老,相思空往还。
琴声随涧远,鹤影共云闲。
岂拟袁安卧,无人且闭关。
孤亭收晚翠,大雪满前山。
不见襄阳老,相思空往还。
琴声随涧远,鹤影共云闲。
岂拟袁安卧,无人且闭关。
这首清代诗人吴询的《对雪有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孤亭收晚翠”,写的是夕阳西下时分,孤亭(可能是一座孤立的亭子)映照着翠绿的山色,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次句“大雪满前山”,则转而描绘大雪覆盖山头的景象,增添了冬日的洁白和寂静。
“不见襄阳老,相思空往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由于大雪阻隔,无法相见,只能在心中怀念,徒然往返想象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接下来,“琴声随涧远”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听觉的琴声与视觉的涧流相结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同流水般悠长。
“鹤影共云闲”进一步渲染了空灵的意境,以鹤影与闲云为伴,象征诗人的超脱与自由向往。最后两句“岂拟袁安卧,无人且闭关”借用东汉名士袁安的典故,袁安在大雪中高卧不仕,这里诗人表示自己虽身处孤亭,但并不想效仿袁安的隐逸,而是因为无人来访,暂且关闭心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鞍傍带剑鱼皮鞘,马后携童越葛衫。
度水缘山君底急,区区为答古千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