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驾烛龙,赫日当空。
山河大地通身汗出,草木昆虫无处潜踪。
昨夜三更,拄杖子蓦然?跳。
触著帝释鼻孔,雨似盆倾。
是汝诸人半醒半困,犹在梦中,喜喜欢欢是老农。
谁驾烛龙,赫日当空。
山河大地通身汗出,草木昆虫无处潜踪。
昨夜三更,拄杖子蓦然?跳。
触著帝释鼻孔,雨似盆倾。
是汝诸人半醒半困,犹在梦中,喜喜欢欢是老农。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烈日炎炎、万物皆显生机的画面。诗人通过“谁驾烛龙,赫日当空”开篇,将太阳比作被驾驭的烛龙,形象地展现了夏日阳光的炽热与强烈。接着,“山河大地通身汗出,草木昆虫无处潜踪”,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酷热,连山河大地都在出汗,连草木昆虫都难以躲避这炎热。
“昨夜三更,拄杖子蓦然?跳。触著帝释鼻孔,雨似盆倾。”这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仿佛是拄着拐杖的人在夜晚跳跃,不小心触到了天神的鼻子,导致大雨倾盆而下。这种奇特的想象,既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最后,“是汝诸人半醒半困,犹在梦中,喜喜欢欢是老农。”这句话表达了对人们生活状态的观察与思考。在夏日的酷热中,人们或许半醒半困,仍在梦中,但也有如老农般喜喜欢欢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夏日的热烈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北山有云不为雨,南山有雷空作声。
田畴龟裂稻苗死,农夫日夜形哀鸣。
前岁滔天遭大水,去年疫疠人多死。
甫能今岁可图生,旱魃为灾又如此。
嗟哉我民何罪愆,罹兹荼毒连三年。
老夫作诗问造物,天乎天乎何以然。
横桥压长溪,高树倚绝壁。
草屋何人家,开门候佳客。
清风招不来,白云渺无迹。
毋使元规尘,污我远山色。
长松生涧阿,绢素尺不盈。
昂藏烟雾姿,萧骚风雨声。
梁栋固有朋,山林岂无情。
少留天地间,岁寒保坚贞。
微雨润蒸溽,薰风变寒飔。
客从远方来,慰我久别离。
高谈竟终夕,感旧心伤悲。
别来渝四载,世事纷若糜。
公私两轇轕,足疲目就眵。
相思不可见,寤寐增叹咨。
忆昔出海门,万艘总雄师。
平阳古尧都,下车抚茕嫠。
坚城屹如山,谋谟出幽思。
吾州旧部曲,字养恩如儿。
此行复千里,后会知何期。
长川去悠悠,白日正南驰。
骊驹已载歌,别意方凄其。
恨无羽翼翔,中心谁当知。
英贤志功业,名与竹帛垂。
勖哉树奇勋,古昔犹今时。
深情浩难既,聊寄征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