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气亭前首问途,清飙日日送籧篨。
丹枫无处不愁客,白鹭有情如导吾。
青竹閒垂任子钓,紫鳞时掣季鹰鱼。
烟波渺渺江天晚,水宿又听溪鸟呼。
宝气亭前首问途,清飙日日送籧篨。
丹枫无处不愁客,白鹭有情如导吾。
青竹閒垂任子钓,紫鳞时掣季鹰鱼。
烟波渺渺江天晚,水宿又听溪鸟呼。
诗人以宝气亭为起点,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旅途图景。首句“问途”,不仅是对前行道路的询问,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期待。接着,“清飙日日送籧篨”描绘了天气晴朗,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而“籧篨”则增添了一份旅途中的艰辛感。
第三句“丹枫无处不愁客”,以“丹枫”作为秋色的象征,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白鹭有情如导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偶遇之物,如同得到了某种指引或安慰。
“青竹閒垂任子钓,紫鳞时掣季鹰鱼”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清凉的竹林间,垂挂着渔夫的钓线,而在水中则有鱼儿跃动,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眼,更反映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最后,“烟波渺渺江天晚,水宿又听溪鸟呼”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夜幕低垂、江流迷离的景象。诗人在水边停宿,又一次被周遭环境所吸引,尤其是溪间传来的鸟鸣声,为诗人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旅途生活的独特感受与审美追求。
烂醉高阳池,长啸辟疆园。
当时自谓乐,主人岂无烦。
方塘我所有,嘉木亦已蕃。
盛夏每数来,天高众星繁。
露下莲花香,风生荷叶翻。
微月衔林端,光照瘿藤樽。
饮之心为清,如洗浊水源。
念此宁久居,行矣驾折辕。
悽然仰屋叹,千载屹常存。
阅人犹传舍,过者谁可言。
仓颉鹳鸟迹,于是创文字。
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记事。
呼读犹强名,况乃论位置。
周人建小学,六书分义类。
特令授童蒙,庶几别同异。
奈何中古后,穿凿失伦次。
虫皿晋医言,止戈楚人志。宋更?作騧,秦易罪为罪。
三刀自梦徵,两日因谶记。
山丝已怪妄,门草更茫昧。
白水及绯衣,皆是表符瑞。
解槐与说枣,抑又出讥戏。
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
咄哉许祭酒,著论穷巧慧。
流俗喜不根,传授满当世。
廷尉议三章,诸生谈六艺。
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会。
林生最晚出,纷乱尤自恣。
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赑屃。
却思荆舒祸,对此频雪涕。
凭谁掩其恶,水火为焚弃。
《读林罕小说》【宋·晁公武】仓颉鹳鸟迹,于是创文字。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记事。呼读犹强名,况乃论位置。周人建小学,六书分义类。特令授童蒙,庶几别同异。奈何中古后,穿凿失伦次。虫皿晋医言,止戈楚人志。宋更?作騧,秦易罪为罪。三刀自梦徵,两日因谶记。山丝已怪妄,门草更茫昧。白水及绯衣,皆是表符瑞。解槐与说枣,抑又出讥戏。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咄哉许祭酒,著论穷巧慧。流俗喜不根,传授满当世。廷尉议三章,诸生谈六艺。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会。林生最晚出,纷乱尤自恣。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赑屃。却思荆舒祸,对此频雪涕。凭谁掩其恶,水火为焚弃。
https://shici.929r.com/shici/SkHL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