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全文
唐 / 梁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帝子乘龙夜,三星照户前。

两行宫火出,十里道铺筵。

罗绮明中识,箫韶暗里传。

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铢钱。

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

欲知来日美,双拜紫微天。

(0)
注释
帝子:指公主或有尊贵地位的女性。
乘龙:古代神话中形容女子嫁入皇家,如龙飞凤舞。
三星:指参宿三星,古人认为它们预示吉祥。
宫火:宫廷中的灯火。
道铺筵:道路两侧布置的盛大宴会。
罗绮:精致的丝织品,代指华丽的服饰。
箫韶:古代的音乐名,象征高雅艺术。
九华扇:装饰华丽的扇子,九华形容其精美。
五铢钱:古代中国的一种货币单位。
交颈:鸟儿颈项相缠,象征亲密。
紫微天:古代星官名,象征皇权或吉祥的天象。
翻译
公主乘龙降临的夜晚,三星照亮了门户之前。
两排宫殿灯火通明,十里道路铺陈着盛宴。
华丽的罗绮在明亮中显现,悠扬的箫韶乐声在暗中回荡。
繁星般的灯火聚集成九华扇,帐幔上洒落着五铢钱的光芒。
交颈缠绕的鸳鸯鸟,相伴的彩凤发出和谐的鸣叫。
想要预知未来的美好,双双礼拜紫微星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夜宴或婚礼的景象,通过对光彩夺目的装饰和华丽乐声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当时皇族或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繁荣。

"帝子乘龙夜,三星照户前"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氛,"帝子"通常指代皇室后裔,而这里的"乘龙"则带有一丝神话色彩,暗示着这是一场非同小可的盛会。而"三星照户前"则增添了几分祥瑞之感,为整首诗设定了一种吉庆的基调。

"两行宫火出,十里道铺筵" 这两句描写的是宴会举办时的壮观景象。"宫火"指的是皇宫中的灯光,而"十里道铺筵"则形容了街道上铺设着华丽的毯子,一直延伸到十里之远,显示出这场活动的规模和排场。

"罗绮明中识,箫韶暗里传" 这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整个场景的奢华感。"罗绮"指的是精美的丝织品,而"箫韶"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明中识"和"暗里传"均表达了一种隐约而又清晰可辨的声音与图案的效果。

"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铢钱" 这两句则描绘了宴会中的灯火通明和财富的象征。"灯攒九华扇"可能是指用华丽的灯饰装点着九重殿宇,而"帐撒五铢钱"则是直接展示了主办方的富有。

"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 这两句通过对鸟类形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和谐与美好的寓意。"文鸳"和"彩凤"都是吉祥的象征,它们的和鸣表明了宴会中的一片和谐氛围。

"欲知来日美,双拜紫微天"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祈愿。"紫微天"在古代通常指的是皇帝所居之处,而这里则更多地象征着最高的权力和最美好的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繁荣,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美好未来时光的祈愿。

作者介绍

梁铉
朝代:唐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中曾应进士试,馀不详。见《新唐书·懿宗纪》、新旧《唐书·荣王李㥽传》。《全唐诗》存诗1首。
猜你喜欢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

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0)

读东坡李白辩·其一

吾道纲常有二天,虚名催逼漫楼船。

浔阳合是江潭水,鱼腹还应有墓田。

(0)

余仲栗约中赴海南道别

珠崖开粤镇,兵卫壮殊方。

鸟鼠驯诸洞,蛟螭避七洋。

梯航周道路,卉服汉冠裳。

廨宇花梨柱,人家牡蛎墙。

陶型居士品,绳引重官常。

蓣叶分黎饭,椰盆咋蔗浆。

浦珠联象郡,夷马凑牛场。

罗密骈村市,槟榔并舍尝。

果坊人面白,酒榼树头香。

业往容仙分,閒贻且国章。

帆樯经应港,祝帛祀灵冈。

白浦通潮阁,芳泉泂酌堂。

旷怀忘在客,多景胜吾乡。

守静宜低屋,填饥尚太仓。

鸡虫曾得失,鸿燕自行藏。

笔势江山助,图经水陆长。

长公便老住,伯纪惜归忙。

天路梦千里,朝恩字几行。

不应船上鹤,又伴北还装。

(0)

不雨述忧

吹尽高云别一天,骄阳舞祸故无前。

人间始信雨成玉,门外真看海化田。

阖郡生存悬此日,几家事育应明年。

江湖老去知何用,一夜西风雪满颠。

(0)

赠伦侍御瓈溪南归

最盛才华安避舍,颇颓筋力忆登台。

地严风纪身先告,日昃功名岁未回。

南纪每悬天上梦,西堂时共月中杯。

昔贤心事频相付,露下秋高有雁来。

(0)

宿海天亭

写易台边五粒松,古楠高竹重谁容。

亭心仙液流名派,湖面青螺立几峰。

一笑却疑天上下,两翁真似梦中逢。

对床短烛商行止,世事那堪老去慵。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