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南画松百年矣,黛色霜皮烟雾起。
所赠尚书无姓名,但道其人关中耳。
关中今者李尚书,古人与稽今人居。
画手通神神呵护,宛在李公读书处。
人间世有前后身,后身往往前身因。
事皆天定良非偶,物由人重名不朽。
司徒磊砢任栋梁,此物居然丁固梦。
李下有仙松有公,千秋气韵同生动。
启南画松百年矣,黛色霜皮烟雾起。
所赠尚书无姓名,但道其人关中耳。
关中今者李尚书,古人与稽今人居。
画手通神神呵护,宛在李公读书处。
人间世有前后身,后身往往前身因。
事皆天定良非偶,物由人重名不朽。
司徒磊砢任栋梁,此物居然丁固梦。
李下有仙松有公,千秋气韵同生动。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维桢创作,名为《沈启南画松赠关中李尚书今归李司徒歌纪之》。诗中描绘了沈启南为关中李尚书所绘松树的场景,并通过松树与李尚书的关联,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敬仰之情。
诗的开头“启南画松百年矣”,点明了画家沈启南绘制松树的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松树的古老与坚韧。接着,“黛色霜皮烟雾起”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松树的外观特征,用“黛色”形容松树的颜色,用“霜皮”形容其表面的质感,而“烟雾起”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
“所赠尚书无姓名,但道其人关中耳”两句,说明了这幅松画是赠予关中的某位李姓尚书,但并未直接提及其姓名,而是通过“关中”这一地名来指代。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神秘感。
接下来,“关中今者李尚书,古人与稽今人居”两句,进一步明确了李尚书的身份地位,同时暗示了他与古代贤士之间的某种联系,体现了对李尚书的尊崇。
“画手通神神呵护,宛在李公读书处”两句,赞美了沈启南的绘画技艺高超,仿佛他的画作具有守护之力,如同李尚书在自己的书房中一样,充满了智慧与宁静。
“人间世有前后身,后身往往前身因”两句,运用佛教轮回转世的概念,表达了对李尚书前世与今生的敬仰,以及对其德行与成就的肯定。
“事皆天定良非偶,物由人重名不朽”两句,强调了命运与人为因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尚书及其所代表的品德与功绩将被历史铭记的看法。
最后,“司徒磊砢任栋梁,此物居然丁固梦”两句,将李尚书比作能够担当大任的栋梁之材,同时引用了丁固梦见松树成材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李尚书与松树之间的联系,寓意其品德与功绩如同松树一般,坚韧不拔,永垂不朽。
“李下有仙松有公,千秋气韵同生动”两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李尚书及其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影响深远的期待,预示着李尚书的品格与成就将在千秋万代中持续发光发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沈启南高超的绘画技巧,也表达了对李尚书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麦黄雨洗白,晴乾面黑苦。
斗不满十钱,价轻贱如土。
里长下乡来,狰狞过猛虎。
茅屋居中坐,探怀出催簿。
指簿呼姓名,不啻奴与虏。
小心奉殷勤,酒食犹带怒。
谓自入公门,多年识规矩。
非由上官差,谁敢问花户。
昨日蒙钧帖,上插飞毛羽。
严行提经承,郡县难作主。
急索春夏粮,期限不过五。
东南西北乡,奔波酸两股。
片刻何有停,四处相讨取。
离家连今朝,明归恰当午。
闻言耽时光,迟挨亦何补。
耕地须输租,向谁诉贫窭。
圈有子母牛,大小听客估。
月上深醉行,咆哮动村坞。
去去莫重来,家家欲悬釜。
闻君旋井闬,只恐遭其侮。
情知不可留,聊赠粟一庾。
《赠粟》【清·阎锡爵】麦黄雨洗白,晴乾面黑苦。斗不满十钱,价轻贱如土。里长下乡来,狰狞过猛虎。茅屋居中坐,探怀出催簿。指簿呼姓名,不啻奴与虏。小心奉殷勤,酒食犹带怒。谓自入公门,多年识规矩。非由上官差,谁敢问花户。昨日蒙钧帖,上插飞毛羽。严行提经承,郡县难作主。急索春夏粮,期限不过五。东南西北乡,奔波酸两股。片刻何有停,四处相讨取。离家连今朝,明归恰当午。闻言耽时光,迟挨亦何补。耕地须输租,向谁诉贫窭。圈有子母牛,大小听客估。月上深醉行,咆哮动村坞。去去莫重来,家家欲悬釜。闻君旋井闬,只恐遭其侮。情知不可留,聊赠粟一庾。
https://shici.929r.com/shici/ps3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