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脂两度血花开,持作羹汤各满杯。
阿父岂须尝药去,慈姑频见返魂来。
迎刀片片何曾痛,上箸丝丝未忍催。
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
凝脂两度血花开,持作羹汤各满杯。
阿父岂须尝药去,慈姑频见返魂来。
迎刀片片何曾痛,上箸丝丝未忍催。
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
这首《孝妇吟》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孝妇的形象,展现了其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与牺牲精神。
诗中以“凝脂两度血花开”开篇,巧妙地将孝妇为父母煮羹的情景与“凝脂”、“血花”等意象结合,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孝妇在烹饪过程中可能经历的辛劳与付出。接着,“持作羹汤各满杯”,进一步描绘了孝妇精心准备食物的过程,表现了她对父母的关爱与孝顺之心。
“阿父岂须尝药去,慈姑频见返魂来”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孝妇比作能“返魂”的慈姑,强调了孝妇的孝行能够带来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体现了孝道的力量与价值。
“迎刀片片何曾痛,上箸丝丝未忍催”则通过描述孝妇切菜时的场景,以及用餐时的节制,展现了孝妇在行动中的谨慎与对父母的体谅,体现了她的细心与周到。
最后,“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两句,将孝妇的形象与历史上的赵氏妇女相提并论,赞美了孝妇的仁爱与孝行,并表达了对她的深切同情与哀思。整首诗通过对孝妇行为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孝道的价值与力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孝妇命运的感慨与同情。
涉淮淮水浅,溯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授命出绝域,北至单于庭。
驼鸣沙碛遥,马倦朔雪零。
幽州古道上,胡笳应夜听。
尝闻昔时语,南看北辰星。
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形。
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獾与貉,鱼则鲂与鱮。
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疏,岭松或复腐。
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渊明归柴桑,家贫食不足。
当其勇去时,不待秫稻熟。
借问何以然,实耻暂屈辱。
公常为近臣,曾不辄媚曲。
一缘府舍灾,遂使还秩禄。
禄仕四十年,内乏釜钟粟。
归来托四邻,恓恓无片屋。
去就异前人,其义已介独。
譬之食嗟来,应自甘退缩。
当营负郭田,渐可事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