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一》
《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一》全文
宋 / 方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大火且西逝,赫曦讵能为。

丛竹覆孤馆,绿阴相蔽亏。

人散众喧寂,独鸟嘤鸣随。

想见探讨馀,层层发新知。

傥不鄙朽拙,勉哉勤相遗。

(0)
翻译
烈火向西方消退,明亮的阳光怎能持久。
茂密的竹林覆盖着孤独的小屋,绿荫间透出斑驳的光影。
人群散去后,只剩下寂静,孤独的鸟儿发出鸣叫陪伴。
想象他们在深入研究后,一层层揭示新的知识。
如果你们不轻视我这老朽笨拙,就请勤奋地与我分享智慧。
注释
大火:烈火。
西逝:向西方消退。
赫曦:明亮的阳光。
讵能:怎能。
丛竹:茂密的竹林。
孤馆:孤独的小屋。
蔽亏:斑驳的光影。
人散:人群散去。
众喧:喧闹声。
寂:寂静。
探讨:深入研究。
新知:新的知识。
鄙朽拙:老朽笨拙。
勉哉:请勤奋。
相遗:分享。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女词人方凤所作,名为《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知识探索的热衷。

"大火且西逝,赫曦讵能为。丛竹覆孤馆,绿阴相蔽亏。"

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夏日炎炎、太阳西沉的景象。大火指的是烈日,西逝则是太阳下山的意思。"赫曦讵能为"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无情的感慨。而"丛竹覆孤馆"和"绿阴相蔽亏"则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庭院景象,丛竹围绕着空寂的居所,绿荫为其提供了遮阳避暑之处。

"人散众喧寂,独鸟嘤鸣随。"

这里诗人形容了一种人迹罕至、声音渐寂的氛围,只剩下偶尔传来的鸟鸣声相伴。

"想见探讨馀,层层发新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想见"表明诗人的愿望是能够亲眼目睹,而"探讨馀"则指的是深入研究古籍典故。"层层发新知"则展现出学习之路上的不断深造与创新。

"傥不鄙朽拙,勉哉勤相遗。"

结尾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即使自己能力有限,也会努力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在知识和技艺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学养、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知识无限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方凤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八绝诗·其四清风亭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0)

寄状元孙学士

久居台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

灰死寸心甘不动,雪侵双鬓未能休。

封章事寝空腾谤,制诰词荒益自羞。

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0)

次韵许推官行县道中纪事

禾头低映黍头昂,处处沟塍水面凉。

村路扶携无冻馁,里门嬉戏有丁黄。

鸡豚入市溪鱼美,梨枣登盘社酒香。

岁乐田家风景好,待君模写奏明光。

(0)

内翰毕学士外制柴舍人故兵部阁老王公之门生又与第五厅舍人同在两制追思馀庆因赋短章寄于三君子

掌贡司言耀圣朝,宦途屯否数难逃。

雄文自贮胸中甲,直气谁防笑里刀。

黄阁不登名甚屈,紫垣终老道弥高。

君看身后荣多少,两制门生伴凤毛。

(0)

李叔飞以仆迁官远贶长笺而仆在江亭无以报谢因寄小诗

知君才气本无双,拭目曾看古战场。

华萼风流今不坠,文章光焰自应长。

诗从古锦传家法,身□花塼是故乡。

它日万钱供日费,更期粟贱致时康。

(0)

伯氏自仪真招宝觉师住持以诗促行

白沙太守性多能,儒业箕裘祖佛灯。

酒减三分留待客,草高一丈远招僧。

见成斋饭非长计,创立丛林是大乘。

好住沩山十年后,牯牛烂攒不须绳。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