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伯氏自仪真招宝觉师住持以诗促行》
《伯氏自仪真招宝觉师住持以诗促行》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白沙太守性多能,儒业箕裘祖佛灯。

酒减三分留待客,草高一丈远招僧。

见成斋饭非长计,创立丛林是大乘。

好住沩山十年后,牯牛烂攒不须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ishìzhēnzhāobǎojuéshīzhùchíshīxíng
sòng / wángyáng

báishātàishǒuxìngduōnéngqiúdēng

jiǔjiǎnsānfēnliúdàicǎogāozhàngyuǎnzhāosēng

jiànchéngzhāifànfēichángchuànglínshìchéng

hǎozhùwéishānshíniánhòuniúlàncuánshéng

注释
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箕裘:家族传统。
佛灯:佛教的象征,指智慧之光。
草高一丈:形容草丛茂盛。
招僧:邀请僧人。
斋饭:僧侣的斋食。
长计:长远打算。
丛林:佛教术语,指僧众聚居之地。
大乘:佛教中指能度众生的大法。
沩山:地名,位于中国湖南。
牯牛烂攒:比喻牛皮破旧不堪。
绳:捆绑的绳子。
翻译
白沙太守才能广泛,儒家传承像佛灯般照亮。
酒只剩三分,特意为客人留存,草丛高过一人,招来远方僧人。
施舍斋饭不是长久之计,创建寺庙才是弘法大愿。
期待你在沩山过得好,十年后即使牛皮破烂,也不需捆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的生活状态和他的佛学修为。"白沙太守性多能"一句,表明太守不仅政务才能出众,而且在佛法修持上也有独到之处。"儒业箕裘祖佛灯"则指他既有儒家文化的根底,又继承了佛教的智慧光芒。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酒和草的描写,展示了太守待客之道和招纳僧人的雅量。"酒减三分留待客"表明他慷慨好客,愿意节省开支以款待来访者;而"草高一丈远招僧"则形象地展现了他的佛教情怀与广纳僧众的胸怀。

"见成斋饭非长计"可能是在暗示太守对物质生活不以久远计较,而是专注于精神修持。"创立丛林是大乘"则明确指出他建立寺院,是为了弘扬佛法,实践大乘精神。

最后两句,"好住沩山十年后,牯牛烂攒不须绳"描写了太守在沩山十年的修行生活,到了忘我境界,以至于牲畜都能自由无羁,不需束缚。整首诗通过对太守日常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阿通自闽中归甫九岁颇有老成之风作此诗示之

通子还家已九龄,从师衿佩两青青。

长成勉作功名计,勿学衰翁老一经。

(0)

泛舟观桃花五首·其三

种桃亦解比封君,世故纷纷寂不闻。

九转金丹应已熟,全家仙去隐红云。

(0)

自儆

学当尽力去浮华,从事文辞但可嗟。

造道浅深看应物,修身勤惰验齐家。

(0)

自贻四首·其四

退士愤骄虏,闲人忧旱年。

耄期身未病,贫困气犹全。

(0)

杂题四首·其二

茆屋三间已太奢,柴乾米白喜无涯。

非贤敢窃优贤禄,愿折莼丝与蕨芽。

(0)

杂题六首·其一

松肪酿酒石根醉,槲叶作衣云外行。

指点人间一长叹,秋风又到洛阳城。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