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石玲珑,苔枝偃蹇,朝来庭院寒峭。
碎点轻黄,横簪高髻,最识道家妆好。
水仙为伴,彷佛见、藐姑风貌。
宫镜愁窥,半额传真,试将分照。帘幕翠钩四绕。
兽炉温、绮筵开了。回忆巡檐孤咏,索伊同笑。
密缀金铃恨小。怕未似、春幡护花巧。
错认狂蜂,幽香自抱。
湖石玲珑,苔枝偃蹇,朝来庭院寒峭。
碎点轻黄,横簪高髻,最识道家妆好。
水仙为伴,彷佛见、藐姑风貌。
宫镜愁窥,半额传真,试将分照。帘幕翠钩四绕。
兽炉温、绮筵开了。回忆巡檐孤咏,索伊同笑。
密缀金铃恨小。怕未似、春幡护花巧。
错认狂蜂,幽香自抱。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冷而雅致的冬日景象,以湖石和苔枝的玲珑与偃蹇,展现出庭院的寒峭之美。梅花以“碎点轻黄”的形象出现,如同高髻横簪,尽显道家的素雅风姿,仿佛水仙仙子的伴侣,让人联想到古代仙子藐姑的风采。词人通过“宫镜愁窥”和“半额传真”,表达了对梅花的细致观察和赞美。
接下来,词人描述了室内的情景,帘幕翠钩环绕,兽炉散发出温暖的气息,宴席已经开启。他回忆起独自在檐下吟咏的时光,希望能有人共享这份喜悦。梅花上的金铃虽小,却密密点缀,寓意着春意的微兆,比春幡护花更为巧妙。然而,词人担心这梅花的香气可能会引来误以为是花蜜的狂蜂,但梅花依然幽香自守,保持着其纯洁和独立。
整体来看,这首《天香·腊梅》通过对腊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其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孤独和期待之情。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