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白诸君行路者,敢告重罪自为积。
恶致灾交天困我,今月七日失阿爹。
念此酷毒可痛伤,当以重重用相赏,请为诸君说事状。
我父躯体与众异,脊背伛偻卷如胾。
唇吻参差不相值,此其庶形何能备。
请复重陈其面目,鸱头鹄颈獦狗啄。
眼泪鼻涕相追逐,吻中含纳无牙齿。
食不能嚼左右蹉,□似西域□骆驼。
请复重陈其形骸,为人虽长甚细材。
面目芒苍如死灰,眼眶臼陷如米柸。
敬白诸君行路者,敢告重罪自为积。
恶致灾交天困我,今月七日失阿爹。
念此酷毒可痛伤,当以重重用相赏,请为诸君说事状。
我父躯体与众异,脊背伛偻卷如胾。
唇吻参差不相值,此其庶形何能备。
请复重陈其面目,鸱头鹄颈獦狗啄。
眼泪鼻涕相追逐,吻中含纳无牙齿。
食不能嚼左右蹉,□似西域□骆驼。
请复重陈其形骸,为人虽长甚细材。
面目芒苍如死灰,眼眶臼陷如米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失去父亲的悲痛儿子对父亲外貌的描述,充满了对父亲身体状况的深切同情和哀悼。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父亲的身体特征描绘得极为形象,脊背弯曲如同肉块,嘴唇参差不齐,眼睛深陷如同米桶,眼泪和鼻涕交织,口中无牙,进食困难,仿佛是西域的骆驼。父亲的面容苍老,肤色暗淡,如同死灰,眼神深陷,仿佛失去了生机。
诗人不仅在描述父亲的外貌,更是在表达对父亲身体痛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父亲去世的哀痛之情。这种对亲人离世后对亲人外貌的详细描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常用来寄托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氛围之中,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无奈。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却到山阳事事非,谷云谿鸟尚相依。
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
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一径寻村渡碧溪,稻花香泽水千畦。
云中寺远磬难识,竹里巢深鸟易迷。
紫菊乱开连井合,红榴初绽拂檐低。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