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野草堂冬,高风此卧龙。
敌寒时仗酒,踏雪更扶筇。
书素相宾主,梅花作汝侬。
山阴多夜访,乘兴喜能从。
西野草堂冬,高风此卧龙。
敌寒时仗酒,踏雪更扶筇。
书素相宾主,梅花作汝侬。
山阴多夜访,乘兴喜能从。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位隐士在西野草堂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与雅致。首句“西野草堂冬”点明地点与季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高风此卧龙”一句,以“卧龙”比喻隐士,暗示其虽处隐居状态,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不凡的才情。
“敌寒时仗酒”,写出了隐士面对严寒时,借酒御寒,同时也借酒抒怀,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踏雪更扶筇”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在雪地中的行踪,扶筇(拐杖)不仅是为了行走方便,也象征着他在艰难中仍能保持独立与坚韧。
“书素相宾主”,通过“书素”(纸张)与“宾主”的互动,展现了隐士与外界的交流方式,虽然简朴,却充满了诗意与文化气息。“梅花作汝侬”一句,将梅花拟人化,表达了梅花与隐士之间的情感共鸣,梅花的高洁与隐士的志趣相投,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最后,“山阴多夜访,乘兴喜能从”描绘了夜晚访客的情景,隐士因兴致所至,乐于接待来访者,这既体现了他的热情好客,也反映了他与外界的和谐关系。整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以及与自然、文化的深厚联系。
鹃红叫月,蝶翠沈烟,黄昏绣帘寂寂。
晕颊微涡,似菱华、孤影晚妆犹湿。
银屏浅约,微点染、胭脂冷色。
铸就相思金滴滴,燕子偏衔得。
佳人空掩素面,罗袖薄寒,春去怕端的。
暮雨潇潇,问天公、怎忍海棠狼藉。华年锦瑟。
啼老绿杨莺思窄。玉箸替、垂风露下,偷背兰釭立。
劝人瘦。秋来也、病腰可似疏柳。翠蛾描冷岫。
几点黛愁,楼上纤手。芳华谢久。漫种得、山中兰亩。
一夜湘江淼淼,恨羌笛不胜吹,望瑶京搔首。空有。
画罗舞袖。银屏梦觉,临镜妆谁秀。凤钗欹枕溜。
未了青春,伤心时候。衫痕检旧。怕不是、天涯中酒。
那日清歌罢奏。最堪惜、月明前,花飞后。
杏梁燕去芳巢冷,佳人即今何在。
草没朱门,尘封碧瓦,风雨绿纱窗坏。繁华易改。
叹一梦成烟,万花如海。
漫与云齐,迢迢西北暮愁外。
满湖尚流粉水,瘦蛾都掩了,远岫凝黛。
脂溢香销,妆台镜坠,十斛量珠难再。明蟾又挂。
剩寂寂帘衣,玉钩敲碎。悄立星鬟,夜深摇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