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红叫月,蝶翠沈烟,黄昏绣帘寂寂。
晕颊微涡,似菱华、孤影晚妆犹湿。
银屏浅约,微点染、胭脂冷色。
铸就相思金滴滴,燕子偏衔得。
佳人空掩素面,罗袖薄寒,春去怕端的。
暮雨潇潇,问天公、怎忍海棠狼藉。华年锦瑟。
啼老绿杨莺思窄。玉箸替、垂风露下,偷背兰釭立。
鹃红叫月,蝶翠沈烟,黄昏绣帘寂寂。
晕颊微涡,似菱华、孤影晚妆犹湿。
银屏浅约,微点染、胭脂冷色。
铸就相思金滴滴,燕子偏衔得。
佳人空掩素面,罗袖薄寒,春去怕端的。
暮雨潇潇,问天公、怎忍海棠狼藉。华年锦瑟。
啼老绿杨莺思窄。玉箸替、垂风露下,偷背兰釭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室内幽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物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鹃红叫月,蝶翠沈烟”,开篇即以鲜艳的色彩和动听的声音,渲染出黄昏时刻的宁静与美丽。鹃鸟的啼鸣与蝴蝶的舞动,虽是自然界的景象,却也暗含着时间流逝的意味。
“黄昏绣帘寂寂”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同时通过“绣帘”的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绣帘的寂静,不仅反映了环境的安宁,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接下来,“晕颊微涡,似菱华、孤影晚妆犹湿”,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脸颊上的红晕比作菱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晚妆未干的痕迹,透露出女子的娇羞与寂寞,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温婉动人的形象。
“银屏浅约,微点染、胭脂冷色”,进一步描绘了室内装饰的雅致与女子妆容的精致。银屏上轻轻涂抹的胭脂,冷色调的渲染,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女子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铸就相思金滴滴,燕子偏衔得”,这一句将相思之情比作金珠,生动地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燕子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思念之情的传递与寄托。
“佳人空掩素面,罗袖薄寒,春去怕端的”,通过佳人掩面、罗袖轻寒的细节,展现了女子面对春逝的无奈与哀愁。春去的季节更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暮雨潇潇,问天公、怎忍海棠狼藉”,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暮雨中的海棠凋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无奈。同时,向天公发问,流露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华年锦瑟,啼老绿杨莺思窄”,将青春韶华比作锦瑟,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绿杨莺啼,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也蕴含着对岁月流转、青春易逝的感慨。
“玉箸替、垂风露下,偷背兰釭立”,以玉箸(眼泪)比喻女子的眼泪,形象地描绘了她因思念而落泪的情景。垂风露下,暗示了夜晚的来临;偷背兰釭立,则表现了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站立于烛光下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