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斋杂述·其六》
《寓斋杂述·其六》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老妻西湖归,自诧晚有福。

怜我尘土中,肝膈失山绿。

谁知一秋梦,长在南溪曲。

虽无里湖荷,似胜理安竹。

八月月又圆,无由与看瀑。

北来独访旧,尚欠僧房宿。

早晚霜叶红,山山皆路熟。

纪游成报章,兼讯东篱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之美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情感。诗中以“老妻西湖归”开篇,暗示了诗人与西湖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自诧晚有福”表达了对妻子能亲历西湖美景的羡慕与赞美。接着,“怜我尘土中,肝膈失山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身处尘世的疲惫与西湖山水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向往。

“谁知一秋梦,长在南溪曲”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切怀念,仿佛在梦中常能回到那条蜿蜒的南溪边,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接下来,“虽无里湖荷,似胜理安竹”两句,通过对比里湖的荷花与理安寺的竹林,进一步强调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即使没有荷花的艳丽,竹林的清雅也足以让人沉醉。

“八月月又圆,无由与看瀑”则描绘了诗人对西湖八月满月时瀑布美景的向往,表达了未能亲见的遗憾。最后,“北来独访旧,尚欠僧房宿”、“早晚霜叶红,山山皆路熟”、“纪游成报章,兼讯东篱菊”三句,分别表达了诗人计划再次前往西湖的意愿、对沿途风景的期待以及对记录旅行经历的渴望,同时也关心着远方的朋友,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深情回忆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惜。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秦淮泛舟

强扶衰病牵淮舸,尚怯春风溯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山于何处不相招。

(0)

题崔逸人山亭

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

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

(0)

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其二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0)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0)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0)

别李义

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

道国洎舒国,督唯亲弟昆。

中外贵贱殊,余亦忝诸孙。

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

道国继德业,请从丈人论。

丈人领宗卿,肃穆古制敦。

先朝纳谏诤,直气横乾坤。

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尔克富诗礼,骨清虑不喧。

洗然遇知几,谈论淮湖奔。

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长成忽会面,慰我久疾魂。

三峡春冬交,江山云雾昏。

正宜且聚集,恨此当离尊。

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重问子何之,西上岷江源。

愿子少干谒,蜀都足戎轩。

误失将帅意,不如亲故恩。

少年早归来,梅花已飞翻。

努力慎风水,岂惟数盘飧。

猛虎卧在岸,蛟螭出无痕。

王子自爱惜,老夫困石根。

生别古所嗟,发声为尔吞。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