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ōngguǎnshuǐtíng怀huáibié
táng /

huāduōchùchùfēipíngkǎnwēiwēi

hánlínluòniǎocháochūlànggāotǐng

yúnbàoshānzhōngzàicǎohuāngsānjìngshíguī

jiāngchéngxiàngmíngdōngfēngbànxiāngchóuwéndǎo

注释
芦荻:芦苇和荻花。
虚槛:空旷的栏杆。
微微:轻轻地。
寒林:寒冷的树林。
鸟巢:鸟儿的窝。
古渡:古老的渡口。
云抱:白云环绕。
草荒:杂草丛生。
几时:何时。
江城:江边的城市。
捣衣:古代妇女洗衣的动作,象征思乡。
翻译
芦苇丛中荻花随风飘飞,我独自倚着栏杆,细雨轻轻洒落。
寒冷的树林里,叶子凋零,鸟儿离开巢穴,古老的渡口,风大而渔船稀少。
白云环绕着四周的山峰,日复一日,小径长满杂草,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夕阳下的江城,江水向西奔流湍急,听到远方传来捣衣的声音,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至冬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开篇“芦荻花多触处飞”写出了秋末水草丰茂,但又带有凄凉之感。紧接着“独凭虚槛雨微微”则是诗人在室内凭靠窗棂,望着外面细雨如丝,氛围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情绪。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两句,则是描写冬日景色,树木凋敝,叶子纷飞,连鸟儿也从林中飞出寻找栖息之所,而远处的古老渡口,风大且船只稀少,给人以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感觉。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两句,写的是连绵不绝的云雾缠绕着四周的山峦,一天之内始终如影随形,而脚下的小路则因长时间无人行走而杂草丛生,不禁让人思索何时才能归家。

最后,“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两句,则是诗人在黄昏落幕之际,望着江水向西急速流去,听到捣衣的声音,心中涌起对远方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难平。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强烈的乡愁。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金陵

鸡鸣山上满青莎,玄武湖边空碧波。

草满故陵埋石马,月明荒径泣铜驼。

六宫夜雨棠梨落,万里秋江苇荻多。

犹有南朝城堞在,景阳遗恨独悲歌。

(0)

夏日杂感

芜城柳色绿成阴,诏遣贤王羽骑临。

风急双雕辞塞口,天清万马浴江心。

虚传此地繁华久,谁念当年战伐深。

歌吹竹西如尚在,休教笳管漫相侵。

(0)

铁犀行

武都怒特西入水,空舲野牛蹑空起。

逆潮蹴踏沔江滨,夜吼霜天犹掉尾。

惊涛下撼鼋鼍宫,腥风促浪打沙觜。

群鱼跳波鲛人避,一见凛然慑生气。

乖龙恃势不受降,鳞间出火光射地。

老牛斗酣两角折,兀然不动化为铁。

风剥雨蚀三千年,垂胡犹带战时血。

即今江水白于银,潮平岸稳沙无痕。

渔舠一叶飞夏口,龙骧千斛奔荆门。

篙工舵师坐收值,岂知铁犀与有力。

事往功成那可说,倒卧寒江千尺雪。

(0)

赠萧芷崖

小筑幽居碧草扃,云溪淡淡水泠泠。

风流雅托《梓人传》,丘壑应垂处士星。

若菊有情堪独把,江篱无怨为谁醒?

高山更入朱弦调,可许巢由洗耳听。

(0)

洛阳怀古

风雨当年卜帝乡,士中还倚上游强。

涧瀍合处开双阙,河洛分来会北邙。

何地南宫临逝水,谁家西苑带斜阳?

山川不共兴亡异,天外嵩高对渺茫。

(0)

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

十年霜雪老黄门,抗疏群知国体尊。

岳鹿折来真有胆,山龙补处自无痕。

漫言盘错昭臣节,偏向风尘识主恩。

亲见闾阎凋敝甚,《郑图》还与绘千村。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