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特的场景,鹤立而蛇形蜿蜒,显示出一种紧张未解的气氛。"五天文字鬼神愁"可能指的是佛教的梵文咒语,这些文字不仅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让鬼神感到忧虑。诗中的"支那弟子"应是对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种尊称,他在这里被描绘为沉默无言。而"穿耳胡僧笑点头"则展现了一个外来僧人的形象,这位僧人可能正在进行某种仪式或是对眼前景象的理解与认同。
诗中融合了佛教元素和异域文化,显示出当时唐朝对佛教及其他文化的接纳与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李隆基本人对于佛教的兴趣与信仰。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景。
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
鬼门应苦夜,瘴浦不宜秋。
岁贷胸穿老,朝飞鼻饮头。
死生离骨肉,荣辱间朋游。
弃置一身在,平生万事休。
鹰鹯遭误逐,豺虎怯真投。
忆昨京华子,伤今边地囚。
愿陪鹦鹉乐,希并鹧鸪留。
日月渝乡思,烟花换客愁。
幸逢苏伯玉,回借水亭幽。
山柏张青盖,江蕉卷绿油。
乘闲无火宅,因放有渔舟。
适越心当是,居夷迹可求。
古来尧禅舜,何必罪驩兜。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
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