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淮泛舟》
《秦淮泛舟》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强扶衰病牵淮舸,尚怯春风溯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山于何处不相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ínhuáifànzhōu
sòng / wángānshí

qiángshuāibìngshuāihuáishàngqièchūnfēngcháo

huāxīnyǒushānchùxiāngzhāo

注释
衰病:身体衰弱,疾病缠身。
淮舸:淮河上的船只。
春风溯午潮:春天的潮水,逆流而上的意思。
如有意:好像有意为之,仿佛有情。
何处不相招:无论在何处都会吸引我。
翻译
尽管身体衰弱,我还是艰难地支撑着自己,乘船沿着淮河逆流而上,面对春潮仍感到害怕。
花儿仿佛对我有所期待,无论走到哪里,山峦都向我展现出它们的魅力。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春天乘船游览秦淮河(即今天的南京段落)的景象和心情。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首句“强扶衰病牵淮舸”,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微风之中,虽然身体有病,但仍然坚持要乘船出游,牵引着那条停靠在淮河边的小船。这里的“衰病”表现了王安石当时的身体状况,并通过这种细节增添了一种无奈与坚韧。

第二句“尚怯春风溯午潮”,则写出了诗人对春天微弱之风的担忧,以及顺着午后回潮所带来的担心。这里的“怯”字表现了诗人的谨慎和细腻,通过这种担心反映出他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

第三句“花与新吾如有意”,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似乎存在默契的感觉。“花与新吾”指的是春天里开放的鲜花与诗人的精神状态相呼应,好像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共同的意图或是情感。

末句“山于何处不相招”,则是对前述意境的升华。这里的“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而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象征。在诗人看来,无论身在何处,山总是能与他心灵相呼应的地方,这种感觉超越了空间的限制。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秦淮河畔风光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身体状态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和潘星斋太史《雨后过澄怀园池南山馆》韵,即呈戴醇士前辈

清才丽句最芊眠,主唱宾酬望若仙。

窗倚晓莲人似玉,池含秋雨水如烟。

七襄欲拟天孙锦,万选应同学士钱。

诗境自佳风物好,曾来访戴剡溪船。

(0)

论诗·其七

猛火烧天霹雳鸣,深山大泽聚精灵。

筝琶空秽人间耳,爱取三郎羯鼓听。

(0)

咏荷用新城先生秋柳韵·其十二

清标不受蝶蜂怜,和影和香荡化烟。

水府引归双凤烛,仙房蜜裹七蚕绵。

银河良会无多路,金粟前身不计年。

肯学女儿湖上曲,一生铁篴暮云边。

(0)

花王馆偶作·其七

室如太古静无埃,半作行窝半债台。

笑傲春光原是福,应酬世事转需才。

图书粗备中人产,花鸟天生著述才。

投辖旧怀成闭户,除将风月不容来。

(0)

挽彭玉麟联

海外尚风烟,知公犹抱过河憾;

门前数桃李,剩我忝为筑室人。

(0)

嘉定府试院联

万壑秋云,看挹翠浮蓝,露冕风前迎九顶;

一江春水,愿纡青拖紫,霓裳天际会群仙。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