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琵琶·其三》
《听琵琶·其三》全文
清 / 戴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想见明妃出塞时,琵琶马上怨边陲。

歌声一阕千门泪,流到如今无尽期。

(0)
鉴赏

这首《听琵琶(其三)》由清代诗人戴梓所作,通过对“明妃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想象与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情境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氛围。

首句“想见明妃出塞时”,以一种想象的方式引入主题,仿佛读者能够亲眼目睹王昭君离开汉宫,踏上前往匈奴的漫漫长路。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暗示了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命运的无奈。

接着,“琵琶马上怨边陲”一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通过琵琶的声音,传达出明妃内心的悲凉与对故乡的思念。琵琶作为古代重要的乐器之一,在这里成为了情感的载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哀愁。

“歌声一阕千门泪”,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这里的“歌声”不仅指明妃的歌声,更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伤,这种情感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以至于“千门”(泛指众多的人家或人群)为之动容,泪水随之落下。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情感的广泛传播,也体现了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强大。

最后,“流到如今无尽期”一句,将情感的延续性推向极致,暗示了这种哀愁与思念不仅仅是历史中的一瞬,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在人们心中流淌,成为永恒的记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对于离别、思念与哀愁的深刻共鸣。

综上所述,《听琵琶(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情境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艺术化的表达,同时也触及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共鸣,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介绍

戴梓
朝代:清

(1648—1725)清浙江钱塘人,字文开。通天文算法,能自制火器。三藩乱时,以布衣从康亲王杰书军,授道员。战后,得康熙帝召见,授侍讲,参与纂修《律吕正义》。后遭人谗毁,谪戍关东,靠售书画文字度日。所造“连珠铳”,实为原始机关枪。有《耕烟草堂诗钞》。
猜你喜欢

同毅夫贺无斁教授

吾闻冤句民,盗若春竹笋。

异时用武吏,搏击纵鹰隼。

洋洋刘太守,岂弟发素蕴。

凶年盗乃减,见谓君子敏。

先生衍诗书,循吏副忧轸。

庶几从风靡,少缓束湿紧。

君家庞眉伯,学行我标准。

捧书见华发,应为一笑听。

(0)

四月之初风雨凄冷如穷秋兀坐不夜堂二首·其二

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

朱明方更候,阴沴时相干。

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

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

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

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

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

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

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

(0)

四月一日同潘何小酌

今晨一杯酒,相属送归春。

明年东风至,何处复迎新。

悬知柯山下,犹作未知人。

来者事如梦,未至难预论。

且使饮此酒,陶然付大钧。

(0)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其四

小儿喜学书,满纸如涂鸦。

老妇寒不绩,当户理琵琶。

樽中有神物,快泻如流霞。

三杯任兀兀,冻脸生春华。

(0)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其二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0)

题洪泽亭

三年淮海飘萍客,今日亭边再舣舟。

人似垂杨随日老,事如流水几时休。

閒于万事常难得,仕以为生最拙谋。

此世定知犹几至,遑遑奔走欲何求。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