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诗人半身倚靠在竹影之下,轻声细语中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情意。揭开帘幕,转动头部,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透露着深情。这种情感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它如同两股交织在一起的风,柔和而又强烈。
诗中的意象十分丰富,“半身映竹”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而且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静谧。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宁静,这里则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而“轻闻语”则透露出诗人的细腻情感,他可能是在倾听窗外的风声,或者是心中的独白。
“一手揭帘微转头”这个动作极具画面感,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显示出一种婉约的情感表达。帘幕在这里不仅是一种实物,更是隔绝内外世界的一种象征。
最后两句“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是难以言传的,它如同两股风,交织在一起,既柔和又强烈。这里的“不胜”表达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之强烈,而“两风流”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状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情,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巧思和婉约。
微霜酿白露,一夜成新醅。
树叶沾之红,直如不胜杯。
缤纷缀水面,渔人为徘徊。
我顾谓渔人,何用多疑猜。
清溪八九月,那有桃花来。
相闻百里外,其山类天台。
中有双美姝,非复人间才。
题诗不用楮,红叶拾莓苔。
倘有相思句,可能为我媒。
尚方借剑心何壮,牌背书辞气渐低。
已分黄泉埋碧血,忽闻丹阙放金鸡。
花看上苑期吾弟,萱树高堂仗老妻。
且脱南冠北庭去,大宛东畔驾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