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飘蓬,今何幸、得归乡曲。
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
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笋新绿。仍更有,初开菊。
何妨更,重添竹。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
任三竿、红日上檐梢,眠方熟。
半世飘蓬,今何幸、得归乡曲。
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
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笋新绿。仍更有,初开菊。
何妨更,重添竹。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
任三竿、红日上檐梢,眠方熟。
这首诗描绘了归乡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经过一生的漂泊,终于有幸回到故乡,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半世飘蓬”直白了诗人的流离生涯,“今何幸、得归乡曲”则表现了归乡的幸福感。
“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归巢之燕,似乎也在欢庆诗人归来的场景。燕子的“认巢”暗示了它对旧巢的依恋,而“新屋”则是诗人的新居所,这里传达了一种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这两句描绘出一个温馨的家园景象。秋天的晴朗天气,配合着风的轻拂,以及饭菜的芬芳,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得益彰。
“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笋新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农事的关注和期待。蟹螯即螃蟹,它们常常出现在水稻田里,而“满把欲黄时”暗示着秋收的丰盛;“笋新绿”则是春天竹笋初生的景象,显示了诗人对四季更迭、生机勃勃的自然界的赞美。
“仍更有,初开菊。”这句表达了对花卉之美的欣赏。菊花初开,是秋天的一大景观,诗人不忘在诗中提及,增添了一份生机和美好。
“何妨更,重添竹。”这两句则是对家园生活进一步的渴望。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何妨更”表达了诗人愿意在家园中多栽植一些竹子,以此寄寓自己的情感。
“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希望与亲朋好友共同享受这份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并不追求功名和地位,只愿意保持一份平常心。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满足。希望能有一个小屋作为归宿之所,而“此生素愿都齐足”则是对现世安贫乐道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归乡喜悦、对家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庭花香信尚浅。
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谩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风梢雨叶,绿遍江南岸。
思归倦客,寻芳来最晚。
酒边红日初长,陌上飞花正满。
凄凉数声弦管。
怨春短。
玉人应在,明月楼中画眉懒。
鱼笺锦字,多时音信断。
恨如去水空长,事与行云渐远。
罗衾旧香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