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流露出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哲理。诗中的“石龙有口口无根”形象鲜明,通过对比指出自然之水不需依附于物,而自在地流淌。这一意象暗含作者对于人生的看法,即人们本无污垢,只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世俗的束缚中逐渐蒙上尘埃。
“若信众生本无垢, 此泉何处觅寒温”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心本净,无需外求,只是环境和心态的变化使得人们感受到冷暖不一。这里的“觅”字用得十分到位,既有寻找之意,又含有探究之义,显示出诗人深刻的内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联想,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本质的认识,以及对待名利世故态度的超脱。
六萌车子停斜照,南巷曲、枇杷下。
到今番重过,烟萝露藓,满红檐青瓦。
小燕双飞语,纤襟瘦弱来无把。
任春漪弄晚,遥山睇影,看风里,桃花谢。
夜半银鞯驮醉,记昔时、画堤归马。
剩将别后,珠啼玉怨,与东流淘写。
酒醒金钿尽,高楼外、碧云低也。
便相思未了,重寻梦尾,只零纨断麝。
卷湘帏、抛书岑坐,闲飔偏惹吟袖。
青山纵说双湖好,不似江城深秀。凝思久。
但燕子杨花,消息天涯漏。伤心依旧。
等盼盼楼居,朝帘暮榻,风雨伴僝僽。
空相忆,风味冰鲥露韭。良朋元白欧柳。
绵绵远道知何惯,俊物新题都负。诗定就。
问花底垆边,念个狂奴否。约归春后。
恐茭渚烟凫,荻阑水鸭,梦比去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