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三日的所见所感。开篇即以“篮舆”形象展现了一种艰难的旅行状态,接着“信美少旷平”表达了山中的美景虽不常见,但也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基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赏,也隐含着对人世间不易得见真美的感慨。
“下投黄泉上青冥”一句,以黄泉(地府)与青冥(天空)为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永恒主题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行走山中时的孤独与深远的情怀。紧接着,“线路每与猿狖争”则是从现实出发,描述了在崎岖的山路上,与动物争道的艰难。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这两句通过对比手足被绳索捆绑与饿狼咽喉之声,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山中遇到的困苦和内心的悲哀。
“北渡飞桥踏彭铿”一句,以“北渡”、“飞桥”、“踏彭铿”三个动作,勾勒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缭垣百步如古城”则是通过对比山路与古城的壮丽,进一步强化了山中行走的艰难和景色的雄伟。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两句,诗人以大钟之声和不闭门户的高堂,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热情接纳的意境。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某种精神避世或宗教修炼的向往。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这两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清洁与人间的污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希望心灵得到净化的愿望。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则是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不安和对即将到来的早晨的期待。最后,“木鱼呼粥亮且清”一句,以寺院中木鱼声与粥食之清净,表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晰的心灵状态。“不闻人声闻履声”则是通过对比未闻人类活动的声音,只听见鞋履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在山中寺庙寻求心灵平静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精神宁静的追求。
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
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
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
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
酝藉丰标浑无比。
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
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
待等间、留取遗芬,伴萝卜芳菲,蔷薇清泚。
看佩贯胡绳,心灰宝燎,到了未输兰蕙。
翠羽低飞帘半揭。
宝簟牙床凉似雪。
窗虚云母澹无风,隔墙花动黄昏月。
玉钗鸾坠发。
盈盈白露侵罗袜。
记逢迎,鸿惊燕婉,灯影弄明灭。
蜀雨巫云愁断绝。
罗带同心留绾结。
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
染衣香未歇。
夜阑天净魂飞越。
正锁凝,一庭秋意,烟水浸空阔。
卷珠帘、几番花信。
轻寒犹自成阵。
一年芳事如朝梦,容易绿深红褪。
寒食近。
惟自有、断肠垂柳禁春困。
琐窗深静。
悄叠损缕衣,凝尘暗掩,金斗熨清润。
章台恨。
准拟芳期未稳。
旧游细把重忖。
鉴鸾钗凤平分久,留取年时心印。
谁与问。
待试写花笺,密寄教郎认。
妒香怜粉。
欲写却还羞,轻颦浅叹,字字揽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