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寒轻暖费天匀。调惜玉儿身。
画帘尽日飘丝雨,坐莺边有个愁人。
不月园林缟夜,无风门巷红春。凝思那处正湔裙。
欲见更何因。小唇秀靥今还在,奈东厢燕伤神。
管甚非花非雾,和他如梦如尘。
轻寒轻暖费天匀。调惜玉儿身。
画帘尽日飘丝雨,坐莺边有个愁人。
不月园林缟夜,无风门巷红春。凝思那处正湔裙。
欲见更何因。小唇秀靥今还在,奈东厢燕伤神。
管甚非花非雾,和他如梦如尘。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的《风入松·小园桃李作花》,描绘了一幅小园春色中桃花李花盛开的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轻寒轻暖费天匀”暗示了春天气候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细腻与不易把握。"调惜玉儿身"则以女性形象比喻花朵,表达诗人对花儿的呵护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画帘尽日飘丝雨,坐莺边有个愁人”,通过细雨和莺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诗人自己似乎坐在花下,沉浸在愁绪之中。"不月园林缟夜,无风门巷红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园林的寂静和春色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凝思那处正湔裙。欲见更何因”,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深思念,但又不知如何相见,只能独自凝视远方,想象着对方洗涤衣裙的画面,增添了思念的苦涩。结尾“小唇秀靥今还在,奈东厢燕伤神”借燕子的失意来象征自己的情感状态,而“管甚非花非雾,和他如梦如尘”则将这份情感升华,化为梦境和尘埃般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无奈和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年文人墨客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独特感悟。
一自蒲杯吊楚湘,倏成炎溽乍阴凉。
恨无枥上如飞马,往问斋中独宿床。
病起精神如雨止,怀归愁思与天长。
何时共□□诗说,直上高峰看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