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风酸可怆神,青天何事误乎人。
潮虽消后犹还长,叶到秋来尚再春。
斜谷铃声寒雨湿,昭阳山色暮云湮。
遮魂不有芦生叶,叶落风酸可怆神。
叶落风酸可怆神,青天何事误乎人。
潮虽消后犹还长,叶到秋来尚再春。
斜谷铃声寒雨湿,昭阳山色暮云湮。
遮魂不有芦生叶,叶落风酸可怆神。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首联“叶落风酸可怆神,青天何事误乎人”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落叶随风飘零,不禁让人感伤,而高悬的青天似乎也对人间的苦难感到不解或无奈。颔联“潮虽消后犹还长,叶到秋来尚再春”则在对比中展现出自然界循环往复的生命力,即使潮水退去,仍有再次涨潮之时;即便到了秋天,树叶凋零,春天依然会带来新生。颈联“斜谷铃声寒雨湿,昭阳山色暮云湮”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冷与迷茫的意境,斜谷中的铃声在寒雨中显得格外清冷,昭阳山在暮云的笼罩下显得模糊不清,仿佛是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无助。尾联“遮魂不有芦生叶,叶落风酸可怆神”则以芦苇的生长与落叶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春天和,白日暖。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
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
风水无定准,湍波或滞留。
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
今来何所似,破镜悬清秋。
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
此欢竟莫遂,狂杀王子猷。
巴陵定遥远,持赠解人忧。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知见一何高,拭眼避天位。
同观洗耳人,千古应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