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无路入千峰,肥遁谁谐此志同。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
荣枯无路入千峰,肥遁谁谐此志同。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早秋时节于深山中的情景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情怀。
"荣枯无路入千峰"一句,描绘了深山幽谷之中秋色已浓,但并不为外界所知晓。"肥遁谁谐此志同"表明诗人与世俗的不同寻常,与那些懂得他这种超脱尘世的隐士志同道合。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两句,通过历史上司寇被鲁国贬官的典故,以及步兵在荒凉小路上的哀泣,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接下来的"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一联,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景色:桧树和松树在秋夜中沐浴着清凉的露水,窗棂间透进了淡淡的月光和微弱的晚风,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清寂而超脱的氛围。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则是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宁静的山谷之中,诗人的思绪更加清澈,而他与世间的联系似乎已经断绝。最后一句中的"陇云"指的是边塞的云彩,这里象征着自由和无拘的生活状态,飞入草堂,即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超然于世俗纷扰的心境。
松根络断崖,石脚泫细泉。
书堂何代育,故物尚依然。
右丞今摩诘,尚友千载前。
神交梦仙舟,地胜真辋川。
散策尘外躅,脱屣区中缘。
杯尊酌花鸟,一醉藉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