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客。死葬要离侧。万岁千秋谁料得。
那有是非黑白。数声水向东流。一弯月在西头。
欲说伤心何事,鸟啼花落休休。
人生如客。死葬要离侧。万岁千秋谁料得。
那有是非黑白。数声水向东流。一弯月在西头。
欲说伤心何事,鸟啼花落休休。
这首《清平乐·病中答黄三》由晚清诗人梁鼎芬创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病痛中的思绪。
“人生如客”,开篇即点明生命短暂,如同过客,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奈。“死葬要离侧”则进一步强调死亡的必然性,人死后将被埋葬在远离生前居所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孤独。
“万岁千秋谁料得。那有是非黑白”,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漫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感慨。无论是时间的长河还是道德的评判,都难以预料和完全理解,体现了对人生奥秘的敬畏与困惑。
“数声水向东流。一弯月在西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流水东逝,月亮西挂,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暗喻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欲说伤心何事,鸟啼花落休休”,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病痛中的哀愁与无力感。想要诉说内心的痛苦,却只能任由鸟鸣花落,仿佛是在大自然的循环中寻求一丝安慰,却又无奈地接受着命运的安排。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和生命无常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甘棠堤上水平溪,野人掘河新筑堤。
春风杏花三十里,长城道边闻马嘶。
使君考绩朝天去,沙堤惟见棠梨树。
儿童骑竹待公还,父老攀辕愿公住。
公今到京勿久留,骢马重来堤上头。
盐官户口三十万,寒则思衣饥则饭。
我今试作甘棠歌,父兮母兮可奈何。
前有千万年,不知是何物。
后有千万年,变化安可测。
河中龙马未生时,谁辨东西与南北。
混沌死,七窍生。
昆崙水源直到海,千流万派何由清。
但见两轮日月东西走不息。
人言火精与水银,锻冶红颜冻梨色。
消磨绿发如星星,人生得意且为乐,何用空名留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