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
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
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
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
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
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
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
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氛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两句表明诗人穿越萧关后,感受到了严寒的气候,以至于厚重的儒家服饰也无法御寒。这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接下来的"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则展现了边塞生活中的险恶。"陇狐"可能指的是边塞地区的野兽,用以比喻敌对势力的侵扰;"沙鹘"则是沙漠中的鸟类,这里用来形容敌人的狡猾和不可预测性。这两句强调了战争环境下的危险与不确定性。
第三、四句"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描绘了一场战斗的景象。"晓戍"指的是清晨的守望台,"烽火"则是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火光,这里用"残"字形容可能是一场战事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的氛围;而"晴原起猎尘"则写出了战事中人马奔走所引起的尘土飞扬,强调了战争的激烈和混乱。
最后两句"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表达了一种超越恩怨与家族仇恨的情感。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诗人提倡一种超脱的态度,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以及对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哲思。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